返回第十三章 皇宫夜宴  平平无奇小衙内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晚,赵佶在大庆殿大宴群臣。

高俅父子二人在一群马屁精的恭维声中早早来到了殿内。

“恭喜太保大人、都指挥使大人,父子同朝为官,真是羡煞旁人啊!”

“都指挥使一拳败萧峰,真乃神人也!”

“都指挥使真是当世吕布啊,简直无人可敌!”

“高将军年纪轻轻就立此大功,未来前程不可限量啊!”

“高府满门深得圣眷,今后还请太保大人多多提携啊!”

高槛实在受不了了,满朝文武皆是阿谀奉承之徒,老赵家养了这么一群蛀虫,不知道赵匡胤会不会气的从棺材里爬出来。

没多久,在大太监钟英的高喝声中,皇帝一家子到了,众人跪拜迎接。

赵佶宣布宴会开始。

一时间,大殿内鼓乐齐鸣。皇帝和大臣们觥筹交错、其乐融融。

首先登场的居然是一群穿着小花棉袄的小破孩。

那一个个粉嘟嘟的还扎着小辫,可爱之极。

高槛有种来到了央视春晚现场的错觉,感情这后世的舞蹈形势都是从古代学来的。

高槛思索了片刻就了然了,这是大宋的宫廷《队舞。

宋朝的宫廷乐舞,有“大曲歌舞”和《队舞两种,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队舞。

《队舞是唐代《燕乐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分“小儿队”和“女弟子队”,相当于后世的歌舞团。

宋代继承了唐代的歌舞大曲,并有所发展变化,不仅是舞蹈的单纯表演,而是加入了许多叙事情节和故事段落。

刚刚上场的这一群小可爱就是《诨臣万岁乐队。

小孩们穿的喜庆,长得也可爱,再配上优美的“大曲”,把在座的君臣们看的喜笑颜开,非常享受。

期间,穿插了一首诗歌,唱的是皇帝赵佶的一首词,叫作《小重山:

罗绮生香娇上春。金莲开陵海,艳都城。宝舆回望翠峰青。东风鼓,吹下半天星。

万井贺升平。行歌花满路,月随人。龙楼一点玉灯明。箫韶远,高宴在蓬瀛。

唱罢,赵佶龙颜大悦了,连连打赏。

大臣们也是满脸陶醉,当然趁机再吹捧一番皇帝的大作,那是必不可少的。

小儿队下场后,上来的是女子队的《彩云仙队。

舞姬们个个都有倾国之姿,轻歌曼舞、衣袂飘飘,舞姿之优美仿佛仙子下凡。

皇帝美女见多了,自然是见怪不怪。

可有些大臣的仪态就让人不敢恭维了,俩字“猪哥”,您自个体会吧。

高槛也看得兴致怏然,一脸沉迷之色,悄悄吞着口水。

一双贼眼在众美女身上不能自拔的同时,也暗暗赞叹咱华夏老祖宗传下来的高雅艺术。

完全不是后世那些恨不得脱得一丝不挂、搔首弄姿的网红们所能比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歌舞停歇后,赵佶举杯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大臣们赶紧停止了喧哗。

“诸位爱卿,今天是元日佳节,我大宋三喜临门,理当庆贺。”

“这第一喜,自然是新春大喜,我大宋得上天神灵和列祖列宗的护佑,安享百年太平。朕的第一杯酒,敬天地和列祖列宗。!”

这叫敬天地,礼神明。

因天覆地载,恩高德厚,自应敬奉;神明鉴察善恶,报应祸福,自应礼拜。为念水源木本,自应奉祀祖先。

敬过了天地神灵和老赵家的列祖列宗,赵佶端起了第二杯酒。

“第二喜,在诸位爱卿的治理下,我大宋江山风调雨顺、国富民丰,举国欢庆。朕的第二杯酒,敬列为臣工!”

大宋朝优待士大夫,皇帝与士大夫共掌天下。

皇帝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一言九鼎,不把这些个士大夫们哄高兴了,动不动就给你来个天灾示警什么的,他这皇帝也不会好受。

“这第三喜嘛,高太保之子高槛,小小年纪、不惧生死,力挫辽国和夏国的嚣张气焰,大涨了我宋人气势。

“朕的第三杯酒,就要敬我们的大宋第一勇士、捧日军都指挥使,高槛。来,众卿,咱们共祝高将军!”

赵佶言罢,带头饮尽杯中酒。众大臣们也高呼恭喜高将军,一起喝干了酒杯。

“陛下,臣高槛惶恐,为国尽忠是微臣的本分,不敢劳陛下如此夸奖。”

高槛假装谦虚,其实心里早乐开了花。

“哎高将军,先不要谦虚,朕还没说完。”赵佶笑着说道:

“上次,你在闹市中勇救皇太后,立下大功朕可没有忘记。”赵佶看了旁边的向太后一眼,笑眯眯的对高槛说。

“自古功高莫过于救主,朕有功必赏,今天就一并给你补上。”

“你勇救太后、力挫萧峰,勇武无双,乃我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