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平方腊(一)震慑姚家军  平平无奇小衙内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高大衙内这次南下杭州,除了给舰队送行,还有一件重要事情。

政和三年二月初,御史台密探来报,两浙路多地,有乡民因应奉局采办花石纲无法生计。

睦州青溪人方腊勾结摩尼教邪徒趁机煽动百姓,大肆串联,发展教徒数万,阴谋起兵叛乱。地方厢军兵微将寡,无力镇压,只能暂时按兵不动,一边加强杭州府城防,一面向朝廷求援,以应对民变发生。

皇帝赵佶接到密报后,迅速召集文武大臣商议。

蔡京等人主张迅速派大军剿灭,决不能让乱贼坐大。

其他朝臣也都支持蔡京的主张,因为两浙路乃是朝廷税赋重要来源,一旦生乱后果不堪设想。

高槛趁机献策,应剿抚并用,以抚为主。

两浙路百姓乃是苦于花石纲才闹得民不聊生,朝廷应当立刻停止采办花石纲,撤销应奉局,严惩巧借花石纲之名欺压百姓的罪魁祸首朱勔。

同时调拨钱粮,赈济灾民,以安民心。

高槛进言的时候,特意强调了贪官朱勔巧借花石纲敛财的罪名,都是这个家伙祸害百姓,才引的他们要造反。

事实上,这事归根到底还是他未来老丈人喜欢奇石引发的。

高大衙内这招,成功的将脏水全部泼给了冤大头朱勔,把自己未来老丈人的罪过摘了个干干净净。

所以老丈人很高兴,就封了高大衙内为两浙招讨使,命他率大军前往安抚。

大宋的禁军大都集中在了汴京周围,兵力虽多,可是常年安享太平,不堪大用。

高大衙内为了老丈人一家的安全着想,不愿调动太多兵马,请皇帝下令调来了沿边五路的姚家军两万,会同他麾下的捧日军,共两万五千精锐,南下平叛。

老丈人见未来女婿这么上道,又赐他尚方宝剑,责令两浙路地方听其调遣,准他便宜行事。

所以,此刻高大衙内身后的山林中,正秘密驻扎着两万五千精锐的招讨大军。

他们来到杭州郊外已有十数日,未免打草惊蛇,暂时按兵不动。

这段时间,高大衙内已经微服寻访了两浙多处,搜集了许多朱勔借花石纲之名巧取豪夺的罪名。

苏州一名叫潘燕的商贾家中有一怪石,形状奇特,朱勔这家伙知道以后就率领健卒直冲其家,往园囿花石贴上黄封条为标志,就算是又搜罗到一件御前贡物。

潘燕的老父亲稍有怨言,就被朱勔冠之以“大不恭罪“,借机敲诈勒索,逼迫潘燕交出一万贯才肯罢休。

潘燕无奈只好变卖了家中三处店铺将一万钱奉上,朱勔才饶过了潘家。

可怜潘家老父被这么一折腾,竟然气急攻心,撒手人寰了。

朱勔不光在杭州作恶,还派出手下前往各州县搜刮,还有许多百姓因为被朱勔看中了房梁或者石碑,被逼得卖儿鬻女,倾家荡产。

他以采办花石为名,从库府支取钱财,每次动辄几十万上百万钱,但进贡到汴京的却都是从百姓身上巧取豪夺而来,自己大肆贪墨府库钱财。

高槛还查到,朱勔利用特权掠夺他人田产,在他名下拥有田庄十所,良田三十万亩,岁收租课十万多石。

家中服膳器用逼王食,而华致过之。

朱勔搜刮民脂民膏在苏营造的同乐园,园林之大,湖石之奇,堪称江南第一。

朱家拥有卫队数千人,东南一带刺使、郡守多出于其门下,颐指目摄,皆奔走听命,老百姓称之为“东南小朝廷“,不堪其苦。

高大衙内已在心中为这个作死的家伙默默地画了个十字!

……

高槛见船队走远,转身对四虎一剑吩咐道:

“传令各位将军,大帐议事!”

“遵命!”

……

很快,招讨大军的主要将领就聚集在了帅帐内,姚家军的少将军姚平仲赫然在列。

“姚将军,本帅曾三令五申,大军原地驻防,不得出山谷半步,为何你的姚家军屡有军士擅闯营门?尔等西军视军纪为何物?”

高大衙内满脸怒气地质问姚平仲。

“禀大帅,我西军将士散漫惯了,实在受不了这南方的鬼天气,兄弟们只是想出去透透气!大帅息怒,末将已经训斥过他们了!”

这姚平仲满脸傲气,一副很不鸟他高大帅的样子。

“哼!训斥过了,你西军的军法就是训斥吗?在我捧日军中,战时违抗军令者,脑袋早挂在辕门之上了!”

高大衙内拍着帅案吼道。

“高槛!你他娘的少耍威风!”姚仲平也是毫不相让,扯着嗓子就对骂了起来。

姚家军的其他将领也对高大衙内怒目而视,力挺着自家少将军。

高大衙内被气乐了。

“好!果然是西军呐,到哪儿都这副吊样子!”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