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京师告急  重生之学霸在三国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公元14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黄巾贼凭借着势大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略,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初战不仅擒了皇族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还攻杀幽州刺史郭勋、广阳(今北京)太守刘卫。

汉灵帝见太平道如此厉害,慌忙连月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兵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

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

丁泽平早在朝廷派兵围剿黄巾军之前,便下令给鹰卫成员全线收缩侦察范围。

起初为了安全考虑不至于损失太多精锐,丁泽平果断地撤掉冀州,青州的主力,只留了几位面相老实,做事比较机灵的探子混入黄巾军中待命。

丁泽平在部署的时候让他们冀州,青州,兖州还有并州就近加入黄巾军,吩咐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进入高层获得赏识,切记不能暴露身份。

最新传来的消息让丁泽平精神一振,鹰卫成员中还真的有人在短短三个月成为渠帅中的谋士,比如说黑山军褚飞燕中的幕僚钟黑,现在活动在太行山附近。

还有河东那里郭大军的白展,巨鹿郡张角大军的狄红,就像一颗钉子般插入敌人的心脏,只要运作得当,收编这些乱民后可都是白花花的劳动力。

丁泽平还是心存着一份执念,能不死人就不死人,眼睁睁的看着这些被逼的走投无路的百姓自杀,还是过不了那道坎。

根据鹰卫在涿郡传来的最后一次消息,不得不说一下刘备这人,竟然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受到商人张世平、苏双资助,还组织起义军投靠校尉邹靖讨贼立功。?

像他这样当然也有陈留的曹操,在夏侯家和曹氏家族的扶持下组织义军,声讨叛贼。

寿春的孙坚也开始崭露头角,抓住了这个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结识黄盖,程普,韩当等人纷纷掀起旗帜对抗黄巾军。

皇甫嵩为了大局考虑,上谏要求灵帝解除党禁,拿出皇宫钱财及西园良马赠给军士,提升士气,对灵帝上言:党锢之祸积怨日久,若果与黄巾合谋,恐怕已经无救了。

汉灵帝接纳提案,便大赦党人,发还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马、弩,推举众将领的子孙及民间有深明战略的人到公车署接受面试。?

而另一方面又发精兵镇压各地乱事: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

皇甫嵩及朱隽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刚募来的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

朱隽又又上表召募下邳的孙坚为佐军司马,带同乡里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千多人出发与朱隽军连军。?

此外,张曼成攻杀南阳郡守褚贡,响应张角。

汉军在首战并未得利,在4月份,朱隽军就被黄巾波才所败而撤退,皇甫嵩唯有与他一起进驻长社防守,被波才率大军围城,汉军人少,士气低落。

这时丁原上表朝廷主动请缨,愿意出动一万并州骑兵救援,这时候朝廷文武百官分为两派,一些以颍川为代表的文官表示同意,他们的家乡可被祸害的不轻,这样可以早日解除贼患;

至于以皇甫嵩及朱隽武将等人心里是不愿意的,觉得让自己脸面无光,这次出征胜负未分就搬救兵,有失体面。

就在双方激烈挣的不可开交的时刻,要不要带兵增援被包围的大军时,前线传来紧急军报,可把十常侍和灵帝吓坏了: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

黄巾军并未因汉室的动作而有败退的迹象,大汉那最后一丝骄傲也被碾压的渣渣都不剩。

五月中旬,灵帝刘宏无奈妥协,派小黄门一个太监下达诏书,让丁原经河内郡出兵睢阳,火速开往长社,与朱隽军和皇甫嵩两人汇合,不得有误。

丁泽平撒了个娇,打着学习父亲行军作战的幌子,在拜托母亲求情,然后自己向丁原的苦苦哀求好几天。

耐不住丁泽平的软磨硬泡,丁原可算是同意了,不过必须向他保证只能在中军账内不能随便乱跑,这对于惜命的丁泽平来说自然没有问题,他可不会傻到冲锋陷阵的送死。

校场外。

“子龙将军,这些日子操劳练兵,真是辛苦你了”

丁泽平眼眶通红,说着向前靠了几步,两人近距离有种说不出的暧昧,丁泽平毫不含糊地飚起来那套假惺惺的仁义说辞。

“主公言重了,我还要多谢主公有先见之明,在乱军攻打中山,常山时提前把我家人接过来,免受战火波及”赵云有感而发。

“只是未能解救你的那些乡里,实在惭愧,待这次出征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