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暗下决心  回到洪武做藩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老朱此时已经变得很保守了,他只想让自己的儿子们能同心同德,守卫好大明现在的江山就行了,至于长驱直入,封狼居胥这种事,他已经不希望自己的儿孙们去做了,毕竟成本太高,风险太大,万一要是搞不好,有可能会把国家搞得崩盘。

老子拼死拼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下的天下,你们只要老老实实地守着就可保子孙长久富贵,瞎折腾啥?

朱元璋晚年一再告诫他的儿子孙子们千万不要穷兵黩武,原因就在这里。

朱柏明白了父皇的苦心,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儿女们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后世的父母们最希望儿女们从事的职业就是公务员,不就是出于这个心理想图个安稳吗?有几个父母会支持儿女放弃稳定的职业去创业的?

朱柏可以理解父皇的良苦用心,但是他却不能接受,在他看来,后来的大明之所以没落,就是缺少了进取精神,在自己最强大的时候没有选择进取,给了对方喘息的机会,等人家强大起来就再也不给你留活路了。

朱棣五征蒙古,没有获得寸土,七下西洋,没有获得多少利益,反而赏赐了番邦不少。

在这个时候没有选择进取,等他死后,瓦剌渐渐强大,在其首领也先的率领之下逐渐统一了大漠,最终对明朝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还俘虏了明英宗。

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只要北边的游牧民族统一起来,那对中原王朝的压力是十分巨大的。

终明一朝,北边的边患都十分严重,而最严重的时候,就是蒙古大漠被统一的时候,先有瓦剌俘虏明英宗,后有俺答汗进围京师。长城修的再好又有多少作用,人家强大起来,专攻一点还有攻不破的吗?

再到后来,女真的崛起,边患就更加严重起来,崇祯七年,皇太极征服蒙古,干掉了最后一位成吉思汗——林丹汗,统一蒙古大漠,实力大为增强,单从地盘上看,当时后金统治的区域已经不比明朝小了。

而统一蒙古大漠除了令后金更加兵强马壮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从今以后可以随时绕过关宁防线,从蒙古高原,经过宣府,大同入寇。明军也正式开始了两线作战。

这一事件也是明朝国运的转折点,从崇祯七年开始,后金几乎是连年入寇,让本来已经被流寇搞得糜烂的大明更加雪上加霜,最终轰然倒塌,即便崇祯很努力也没有挽回局势,原因只有一个——实力不允许!

翻遍一部二十四史,虽然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值得借鉴的话语,但是中国的历史也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一旦某个人赢了,那他就是无所不能的,放个屁都是香的,而一旦某人失败了,那他就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蠢货,智商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袁绍和刘表,明明是一代人杰就因为失败了被人黑的一无是处,好像是那些写历史的人穿越过去就能吊打曹操翻盘一样,事实上,他们要是真的穿越过去了,说不定就是那个被一箭射死的无名小兵。

书生轻笑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凡是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哪一个是等闲之辈?随便拉出一个来能力都不比马云,马化腾差,等自己的财富超过二马再去嘲笑人家吧。

所以,翻遍一部二十四史,文官们所传达的一个思想就是只要中原王朝励精图治,外敌就奈何不了我们,其实这个思想很不正确,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最终拼的还是实力,你即便再聪明,再努力,实力不允许也一样会输。聪明和努力都是主观因素,主观因素要想发挥作用必须要有客观条件做支撑,萨达姆也算是一代枭雄,为人不可谓不聪明,也不可谓不努力,但美国杀他还是像杀鸡一样,原因就是实力差距太大。

二战时期,以德国为首的***集团的领导人哪一个也不是省油的灯,最后还是被反***同盟战胜了,原因就是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即便是再聪明的人,也根本没有翻盘的空间。

所以,朱柏认为,要想保住大明的江山千秋万代,就必须乘着现在大明强盛,其他政权衰弱而去努力发展自己的实力,若是错过这个机会,只是画地自守,等人家发展起来,就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了。

谁说汉人只能在长城以南种地,长城以北就只能是游牧民族的天下?汉人难道就不能放牧?漠北难道就不能种地?现在的呼和浩特也有农业,产量也不低,现在的黑龙江已经是华夏的粮仓了,中国人每九碗米饭中,就有一碗是黑龙江产的。东三省和内蒙古现在是汉人多还是其他民族的人多?

所以,地理条件根本就不是限制汉人发展的因素,限制此时的大明发展的原因就是四个字——不思进取!

老朱觉得赚够了,没有必要再奋斗了,只希望儿孙们守住这份产业,殊不知在永乐皇帝死后,大明实际控制的地区在一天天的减少,最终弱于崛起的后金,在后金和李闯的内外夹攻下走向崩溃。

作为穿越者,朱柏熟知这一段历史,他心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