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二章  回到洪武做藩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耿炳文主持的是茶马互市,不是茶羊互市,贸然改变交换对象,老朱那里怕吃不了兜着走,支支吾吾地说:“可是…….”

朱柏做事一向雷厉风行,一旦决定就不会轻易更改,便毫不客气地打断他,道:“寡人心意已决。事有轻重缓急,不可贪多求快,父皇问下来,一切由寡人承担。”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耿炳文不好再说什么,拱手道:“老臣遵旨。”

朱柏并不是不知道骑兵的作用,只是现在还暂时顾不上发展,更何况张掖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山丹军马场,如果将这个军马场重新开发出来,那还愁没有骑兵吗?

茶马互市,哦,现在应该叫茶马羊互市,就暂时交给耿炳文主持,虽然他是朱标的人,但毕竟是在老子的地盘上干的,干的不好老子照样收拾他,正愁抓不到他的把柄呢。所以不用担心他偷奸耍滑。

除了羊之外,最主要的肉类就是猪肉了,这个就要去内地去买了,明初嘉峪关西边的国家和地区大多已经*****化了,跟他们买猪不太现实。

朱柏将府里所有的大明宝钞全都拿了出来,交给周妍让他她人去内地买猪苗、鸡苗、鸭苗。大明宝钞是老朱发明的最坑人的玩意儿了——没有之一。大明宝钞的贬值速度是肉眼可见的,洪武二十三年的时候,一贯(一千文)大明宝钞在浙江就只值二百五十文了,只剩下面值的四分之一;等到了洪武二十七年的时候,一贯就只值一百六十文了。

这玩意儿要是不赶紧花出去就全变成废纸了。其实老朱发行宝钞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更加方便的筹集军费,兼之隐性的剥削商人,但老朱对自己的权威实在是太自信了,一点准备金都没有就敢乱发。

洪武年间的几次北伐,花了朝廷不少钱,老朱不肯掏粮食、金银这些实在的财富,就多印宝钞充数,结果由于乱发,宝钞的币值迅速下跌。再加上老朱规定向朝廷交税时,不允许使用宝钞,这就间接否定了宝钞的权威性——你都不待见还让老百姓怎么待见?

所以商人百姓私下里还是有很多人用金银铜交易的,朝廷屡禁不止。

就算朱柏不知道大明宝钞后来被废止这段历史,仅凭后世的常识他也能推断出来,这大明宝钞的日子长不了,所以要赶紧花出去,换写实在的财富。

来自后世的朱柏知道,纸币才是未来的大趋势,发行纸币的好处也用不着多说,但不是老朱那么个搞法。建立以纸币为核心的金融系统也是朱柏未来的建国规划之一,但现在还远远不是时候。

说句不客气的话,若是现在朱柏就发行纸币,别说是那些军户,估计就连那些囚犯都不愿意用,谁信啊?

除了纸币以外,朱柏还给了周妍一些金银。朱柏对金银这种财富也很能看的开,虽然它们能购买很多东西,是财富的象征,但到底是不顶吃,不顶穿,关键时刻比不上一碗米饭。

除了猪羊鸡鸭以外,朱柏还命人挖了很多池塘,河西之地河流很多,自然是适合养鱼,这么好的资源自己之前居然没有利用起来,想想都是浪费。

养猪、鸭、鸡、鱼这些东西都好说,明朝的办法和现代的差不多,但是养羊的方法就差很多了。明朝时期的羊都是放养,在朱柏看来这种养殖方式不仅效率低,还容易损坏环境,羊吃蹄又刨,将植被全都破坏了,风一来就是沙尘暴。

他认为如果将羊圈养起来,则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圈养的羊不仅长得快,一般半年就可以出栏,生长速度是放养羊的两倍甚至更多;而且不污染环境,成活率还高。放养的羊一到了冬天容易冻死,但是如果建个羊圈将羊圈起来,则会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

朱柏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说做就做,当即命令赵匠头找一些工匠来建造羊圈。赵匠头虽然不知道羊为什么要圈养,但既然是王爷的命令,那他就得不折不扣地去执行。

时间来到了八月初,雍藩上下依旧忙的热火朝天,无数的土地被开垦,无数的水渠被疏通,买来的猪苗、鸡苗、鸭苗等也开始茁壮成长。羊圈也在如火如荼地建造。朱柏看着这一片红火地气象,心中实在是大爽,这是老子的地盘啊,这都是老子的产业啊,没有什么能比看着自己的产业一步步壮大更加让人开心的了。

现在朱柏只是占据了河西四郡,但后世的地理知识告诉他,西边的敦煌、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高昌故地)、伊利地区都是天山北麓水草丰美之地,丝毫不比河西走廊差,而且这些地方自西汉以来都是中华的土地,只是现在被回鹘所占,自己有责任将它们收回来,并将其一并建设为强大富庶之地。再往西就是中亚,很多人认为中亚地区处于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基本就是一片荒漠,其实这种观点大错特错。

事实上,中亚的河中地区,即锡尔河(中国古代称为药杀水,发源于天山,注入咸海,本文为了方便使用现代称谓)与阿姆河(中亚流程最长,流量最大的内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咸海)之间的广大地带,也是水草丰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