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崂山日常  聊斋道缘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于李子荣的实力猛增,连升三级,在掌门真人和玄阳老道的眼里,倒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

毕竟在他们看来,李子荣乃是仙人转世,天生道体。这点功力的增长,说不定就是他前世宿慧在今生遇到如此机缘,拜入崂山门下,修行了《上清大洞真经》后触发的结果,毕竟天赋异禀嘛!

要是没有这点特别之处,他们反而觉得奇怪呢!

所以玄阳老道得知李子荣筑基圆满之后,简单地提点了一句:“修行之路,讲究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说完后,就按排李子荣负责崂山上清观一些日常杂事。

这天,李子荣盘腿端坐在崂山观日阁的石台上,睁开眼睛,就见大日出山,紫气东来。

重重叠叠的山峰上,金芒游走,氤氲迷离,赤光摇晃,霞气冲霄。

如此美景,这正是修炼的好时光。

李子荣运转着五行正气功,将这缕紫气摄入五脏六腑之中,吞吐精华,蕴养五脏六腑之精气,调和五行阴阳平衡。

过了好一会,李子荣停了下来,神清气爽地看着前方的银杏松柏,还有百里外的青山绿水,只觉得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鲜明色彩,在跳动萌发,生机郁郁。

就好像一个近视眼的人,擦亮了镜片来看世界,结果发现眼前的一切,变得更清晰,更清楚了。

这就是真实。

自此,他不再懵懵懂懂,不再彷徨无助,开门见山,诸法本相。

等李子荣修炼完了,就去山腰处的灵泉挑水回来,浇灌崂山南苑的灵植药园,里面种植着各种稀奇珍贵的灵药灵草。

采摘其中成熟的部分,拿去北苑珍禽园,喂养仙鹤、青鸟之类的灵禽。

等忙活得差不多了,就去斋堂和清灵子师兄一起准备早饭。

这个工作就更很简单了。在崂山上清观,由于自身境界不够,需要吃饭的弟子门人并不多,算上不记名弟子和几个小道童,总共也只有三十几个人的份量。

而掌门真人,玄阳老道与诸位师叔等师门长辈,他们早就辟谷了,不需要吃饭的。偶尔吃一点饭菜,也就是为了满足一下口腹之欲。那就更不用提各大支脉主峰的老祖们,都有自己的门人弟子及童子服侍着,又不是同一个伙房的。

所以在清灵子师兄的带领下,李子荣等人与一众杂役帮厨,集体动手,分工合作,很快就煮好了早饭。

然后,在斋堂用过早饭后。不记名弟子们就在钱师兄的带领下,一起去后山砍树。

他们一众三代亲传弟子就聚集到大殿,和完成早课的玄阳子等二代师门长辈一起,及一众童子,听掌门真人释经讲道。

这时候,诸位崂山弟子就跟着自家的师傅,按照各自排序的位置坐好,而童子们就站在一边旁听。

等讲道结束了,已经是临近中午的时候,弟子们各自散去,各忙各的事情。

李子荣就扛着小锄头,来到崂山后山的菜园里,打理着刚开垦没多久的一片田地。

昨天种下去的种子,在后山阵法聚拢的灵气滋养下,一夜之间都发了芽,长得特别的旺盛,照着这样的速度,估计后天就可以摘吃了。

李子荣看着这满田地的嫩芽,二话不说就挽起宽大的袖口,开始干起了农活。

先把那些烂掉的蔬菜,乱糟糟的杂草啊什么的,找了出来并摘掉,然后把它们埋在没有种蔬菜的土地里。

再重新翻土平地,让这些坏掉,烂掉的蔬菜和杂草充当养料,在后山阵法的加速下,很快就能养肥土地,重新开垦出来种植新的蔬菜了。

这样菜园就会有一个良性的循环。

李子荣为了能够更好的打理这一片菜地,特意跑到山下的山民的农田边的淤泥里,捉了很多的蚯蚓回来,把它们放在菜地里。

因为蚯蚓可是个好东西,蚯蚓的运动和排泄物对改善土壤的质量,非常有益。可使土壤的透气性保持良好,保持健康。

尤其是蚯蚓的粪便,那可是营养价值极高的天然养料,在阵法的灵气加速下,使得李子荣种的蔬菜,各个看起来都是肥肥胖胖的,健康无比。看上去,让人食欲倍增。

别说这看似轻松的活,却让李子荣一个没干过农活的城里人,忙的是不可开交。

不过这并不累,本来就没有多大的田地需要打理。

而且对于一个修道之人来说,这点苦算什么呢?所以李子荣干起这些粗活,都不会觉得疲惫,反而觉得是对自己是一种磨砺。

等他把菜地里的活都干完了,就抱起地上刚摘下的新鲜蔬菜,就往背篼里面塞。没过一会,就把背篼塞得满满的,背了起来,扛着锄头,往回走了。

……

等李子荣回到斋堂,就把背篼里的蔬菜瓜果全部处理好,藏到院子角落的一个地窖中,那里有阵法,可以保存很长时间都是新鲜的。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