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序章  足球冒险家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此刻已经是深夜,电脑前,63岁的罗杰·托索尔彻夜未眠。依稀记得,28年前他从英国海军退役,靠着一笔数量可观的黑金和岳父资助开始了自己的发家。

2002年,托索尔来到福克兰群岛寻觅商机,马岛海战后,中北美地区和国家是全球知名的避税天堂,在美国商人凯恩的帮助下,他利用利诱和威胁等多种手段,迫使英政府福克兰群岛管理者授权他对其中23座岛屿进行“经济改造”,实际上他则将在曼彻斯特和伦敦的多家投资公司资产转移到了阿根廷,逃避英国税务部门的追查。

只是改造计划在一开始就彻底失败,负责这一项目英国本土的H公司已经陷入4000万欧的亏空,而托索尔和美国商人凯恩背后的贝尔斯登则早已将自己的股票兑现。04年初英国政府对这一项目展开追查,04年底就当人们以为这位金融天才即将走向破产时,托索尔凭借手中英政府赋予的福克兰群岛开发授权书,回过头来威胁英国政府,扬言如果不对他在这些岛屿的投入进行补偿,他将采取“各种手段”破坏当地市政建设,甚至影响珍整个离岛的政治取向。

英国政府被曾经的“自己人”威胁,于05年底给了他1.2亿欧元分三次的经济补偿,托索尔在岛屿的投入不超过150万欧,全部利用从贝尔斯登投资银行拿到的贷款,这件事的相关资料至今还在政府的机要室里躺着。

英国政府不仅承担了他的全部贷款权责,还给了一张1.2亿的天价支票,这是托索尔第一次完美的金蝉脱壳。回到伦敦后,敏锐的他发现,糟糕的政府声誉让他无法在本土开展商务,不安分的托索尔又跑到财政松散的爱尔兰,贿赂爱尔兰中央银行获得了一张银行执照。他的新银行主要业务为抵押债务责任,简称CDO,当然2000年左右的人们还不熟悉这个核武器一样的东西,如果到了08年然后在换个词或许你一下就明白了,这就是“次贷”。

此后的两年时间托索尔往返奔波于20多个国家,尤其是那些财政能力薄弱的地区,冰岛、希腊、乌克兰...06年年中开始,先知先觉的托索尔将这些蕴含剧毒的CDO分批次倾销出去。

其中大部分出售给了曾经的盟友“贝尔斯登”,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之一的贝尔斯登这些年依靠出售抵押债务责任赚取了数百亿的资金,美国人根本就没意识到即将席卷而来的风暴。

07年1月,第一批债务集中到期,债务拖欠如期而至,金融风暴初露端倪,托索尔转而投向了高盛、摩根集团们的怀抱,07年7月标准普尔下调了CDO的信用评级,进一步造成了市场恐慌,高盛、摩根开始了大量的做空行为,期待CDO的崩溃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利润。8月手中还持有大量CDO的美林、雷曼兄弟、贝尔斯登均被套牢,美股大跌,欧洲的金融机构大批大批的卷入,坏账、违约如期而至。

08年一张多米诺骨牌的倒塌如潮水般涌来,90多年历史的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纷纷倒下,太多太大而不能倒下的公司倒下了,风暴中一只猪都能上天的托索尔真的起飞了,他和新盟友高盛集团整个瓜分了贝尔斯登这家世界级企业的全球业务。而他的资产体量也从亿级达到了百亿级。

各个国家的金融业也在这场风暴中给托索尔带来了大量利润,冰岛GDP全年也才130亿美元,而金融风暴中仅银行业就损失达1000亿。

如滚雪球一样的身家让托索尔怎么也没有想到,小小的一个决定,从百亿到千亿似乎只用了几天时间,金融工程师铸造美梦,真正的工程师建设房屋桥梁,而当美梦变成噩梦却让真正的工程师付出了代价,不过他却是铸造美梦的人。

.........

大幕拉开,故事刚刚开始。

托索尔成了全英格兰有数的金融大亨,巨额的身家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耀和地位,麻烦也随之而来,英国首相布莱尔在风暴中下台,新上台的戈登.布朗从一开始就对民众承诺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

新的战争又来了,有着秃鹫美称的托索尔意识到,这一次可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

英国首相布莱尔在风暴中黯然下台,新任首相戈登刚一上任就对公众发誓对银行业进行监管。戈登·布朗在上台前担任财政部长长达10年,这是个非常不好的信号,就世界各国来说很难有如此长寿的财政部长,更何况这样一个人还做了首相,赋予中央银行更加宽松的政策是第一步。

前首相布朗先生经常被批评是美国的小跟班,而显然戈登更加想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改变民众不良印象,不加入欧元一体化进程是第二步。

这样的首相这样的政策让托索尔非常头疼,似乎整个英格兰都知道他这样的“新贵族”是非常好的下手对象。

托索尔家族显然不希望成为女王晚宴上的一道大餐,为此他采用了金融策划师格里高利·贝克的策略,政治上积极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