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安城。
李怡被侍卫抬着,身上换了件新的亲王袍,头上发髻梳的很精致,就连耳边的白鬓,也特意修理了一番。
李承乾身穿将甲,手持长枪,骑着骏马跟在身后,前方有两个太监领路,手中捧着黄色丝绸,像是圣旨。
来到大明宫的宫门前,李怡后靠的身子微微向前倾斜了些,让自己的身体看起来更正直。
“宣,赵王觐见。”
殿门前,一太监得了宫中传来的旨意,扯着喉咙高声喊着。
负责驻守皇宫的禁卫们,听到太监口中的称谓,也都纷纷朝着李怡身上看来。
这些禁卫的年龄不算很大,二十多岁,除了一些将领外,他们算的上年轻。
这样的年纪最是热血,也最容易产生崇拜心理。
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听着自己父辈的功绩长大的,而这其中,父辈们或多或少的,都在私下里,给他们说过赵王李怡的功绩。
十六岁参军,七次出征异族,屠数十万异族,无一败绩,后更是平定海祸,镇压海外异族,令异族称臣纳贡,成为大唐的藩国之一。
入军中七年,未尝一败绩,对外族铁血冷酷,对内则军士镇服,无不称颂,于十七年前的军中,威望无人能及。
就连大唐的平民百姓,也隐隐称呼这位年轻的赵王殿下,为未来军神。
在他手下,因受军功,荫及子孙的将领,不下百人,如果再给他二十年时间,大唐问鼎神州,定鼎天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就是这样一位冉冉升起的神话,因为一个承诺,他抛弃了许多,带着先皇的临终托付消失不见。
再出现时,已然是一副孤苦无依的老人形象。
即便如此,当军士抬着李怡缓缓踏进宫门,向前走过时,这些年轻禁卫的眼神中没有其他神色,只有敬重和钦佩。
越过宫门,走在大明宫内,李怡看着四周无比熟悉的环境,他的眼眶有些红了,这些地方,小时候曾无数次是哥哥们和他的游乐场。
军士径直将他抬到了文德殿外,等待着殿中传来指令。
过了片刻,一个小太监走来,传了命令,其余军士退了下去,只有抬椅子的四个军士和李承乾一同朝着文德殿中走去。
“赵王到!”
“…………”
随着殿门处小太监的一声呼喊,文德殿中排列成两行的文武官员,在这一刻,全都侧转身体,目光盯着从殿门处,被人抬进来的赵王殿下。
“想不到,赵王殿下竟成这番模样了。”
“十七年了,岁月不饶人呐。”
“…………”
文德殿中,朝中的文武大臣们看着身后被抬着的赵王,一时间心中升起无限感慨。
或许是赵王曾经英勇无敌的印象,在这些大臣的脑海中已经固化,此刻再相见时,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所有见到这一幕的人都无不唏嘘不已。
当然,他们也只能在心中感叹一番,脸上却不能有任何表现。
四个军士将李怡抬到众大臣的最前面,李怡此刻才抬起头。
浑浊的目光看着上方那位霸气侧漏的四哥,大唐帝国的天子,亿万生灵的主宰者,心中竟无一丝波动。
“赐座!”
李麟的声音响起,立马便有两个太监抬着一个靠椅前来,放在百官之前。
“我来!”
两个小太监正要将李怡转移到更大一些的靠椅上时,一个身着三爪龙袍的少年从官员对于中出列,抱起李怡脆弱的身躯,然后轻轻放在靠椅上。
“七叔。”
少年对着李怡喊了一声,李怡抬头看了他一眼,目光中没有一丝波澜。
少年退了下去,朝中的气氛在此刻难得的静了下来。
朝中的官员都在等,等他们的皇帝陛下开口,是雷霆还是雨露,没有人提前预料到。
“七弟回来,依旧是大唐的赵王殿下,只是不知,我哪可怜的侄儿如今在哪?可有和七弟一同回来享福?”
朝堂上静了半天,见无人出列,李麟看着下方的李怡开口说道。
群臣之中,有心思细腻之人听出了皇帝的话中之心,一时间不由得心中一寒。
“臣等恭贺赵王,恭贺陛下……”
“…………”
“兄弟重聚,的确值得恭贺。”
李麟说着,威严的脸上难得流露出一丝笑容。
他没有说话,目光看着李怡。
自己的这位七弟,从小就太骄傲了,除了先皇之外,便没有人能够让他放下自己的骄傲。
见李怡不说话,李麟的心中渐渐有了怒气。
少年之时骄傲也就罢了,毕竟是有可支撑他骄傲的资本,可是如今你不过是一风烛残年的老人而已。
“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