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九章 崇祯要出京  耕种大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多、工具趁手,还有跨时代的脱粒机,不到一个时辰所有小麦完全收割、脱粒完成。

“赵老,麻烦你安排人晾晒下小麦然后归仓,我去看看李叔那边怎么样了。”感谢完父老乡亲后,王邙忧心起建城事宜,毕竟高迎祥这个流寇头头现在怕是已经逃过黄河了吧。

过了黄河就是河南地界,李岩和高桂英若是遇到高迎祥还好,有可能不用担心他来攻打自己。

若是没有遇到,这家伙一旦听说信阳州这边钱粮充足的话,肯定会来。

虽然自己现在拥有六千多军队,战斗力也绝不是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他们这群流寇所能比的。

但是架不住他们人多。

一旦人海战术发动起来,自己即便有信心击溃他们,可王家寨其余人怕难逃厄运。

尤其是自己的玻璃厂等都建在信阳州城外,很有可能会被毁掉。

建城是必须的,而且要快。

王邙这边忧心高迎祥他们的时候,李岩和高桂英也终于找到大部队了。

李岩很是欣喜,自己仅有的一万多散兵游勇都没有走散,三四万妇孺老弱也都在。

起码说明王邙并未对自己生出杀心。

当然他也没敢停留太久,和高桂英商议了下便直奔黄河沿岸而去,打算和高迎祥他们汇合。

而王承恩经过跋山涉水后,也终于押解着倒霉的流寇和收获的人头,连同高起潜他们的尸身回到了京城。

王承恩热泪横流的望着文武百官,还有一众欢呼不断的百姓们,猛地感到此刻就是自己人生巅峰,很有可能也是太监史上的唯一。

文武百官齐来迎接,这种待遇他清楚不是给自己的,而是给财运伯——王邙的。

和周延儒他们寒暄一阵后,王承恩不敢怠慢直入内城去面见崇祯。

“辛苦了,没想到财运伯有识人之明,大伴你知兵为何不提早告诉朕,早告诉朕,朕也不用这么辛苦的独自支撑了。”

崇祯一见到王承恩立马诉苦起来。

王承恩可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虽然王承恩是魏忠贤派的人,可他们早就交心了。

对于王承恩的忠诚,崇祯从无怀疑过。

“皇上!”

王承恩实在不知说啥好了,这是自己的功劳吗?

不是好吧,若没有王邙,自己怕被流寇宰了都不一定。

脑海中显现出王邙的身影,王承恩决定了,只要王邙不造反,那他就抱定王邙的大腿了。

“老奴诚惶诚恐,不敢居功!”

王承恩看了眼喜色满脸的崇祯,暗叹一声,皇上有多久没笑了,这笑容好别扭。

“此全凭财运伯指挥得当,并亲率一百多亲兵大破高迎祥二十万大军,此乃天幸,降财运伯与大明,辅佐皇上重现太祖光辉。”

接着,王承恩噼里啪啦的将在王家寨所见所闻一一道来,包括那神奇无比的捕鱼木桥。

当然,王承恩也不忘将姜太公的典故和王邙扯到了一起。

总的意思就是王邙是姜太公般的人物,希望崇祯能够重用。

“财运伯王邙真有大伴说的如此神奇?”

崇祯似信似疑的问道。

他曾被骗过不止一次,尤其是哪个说什么五年平辽的袁崇焕,害的自己好惨,让皇太极那个蛮人率军兵临京城城下,这是自己最大的耻辱。

“财运伯说了,五年平辽可期,三年平匪也可期,......”

“住口!”

崇祯正想到袁崇焕,没想到王承恩好的不提,就提什么五年平辽,这不是揭自己伤疤吗。

“皇上,老奴要提!哪怕您惩罚老奴,老奴也要提!”

王承恩豁出去了,这几次出京,他真正见识到百姓的凄苦境地。

食不饱腹、衣不蔽体、路有冻死骨,这只是平常。

而官员、地主、富商们一个个油膏满体,朱门酒肉的。如此下去,大明还有几年好活头。

“朕让你住口,你没听到吗?”

崇祯怒目圆睁,他真的怒了,袁崇焕是人才,可耗尽大明所有打造的辽东铁骑自己竟然调不动,还时不时的来个兵变闹饷。

“皇上,财运伯有大才啊!”

王承恩依旧坚持喊道。

“知道了!”

崇祯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愤怒,问道。

“财运伯给了你多少银子?”

“二百万两白银!”

此话一出,崇祯再也坐不住了,一下子从龙椅上跳了起来。

“什么!二百万两!”

大明此刻全年所有赋税加起来才一千多万两白银,而财运伯一出手就是二百万两白银,还是给王承恩的?

这有点太匪夷所思了吧!

“这是他献给皇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