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1、一流大学  大明卷帘人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了张无忌的兄弟李秋水,日日拉着他吟诗唱和!不过李秋水的诗词,全都是张无忌代笔”!

周皇后一脸茫然:“皇上可知李秋水又是何人?应该不会是乌奴吧”!

天子摇头一笑:“乌奴在武昌梅家做女婿,绝不可能是他!既然皇后好奇,我命人将李秋水一并带回北京,一见不就清楚了”!

张皇嫂一脸茫然:“梅家可是名门望族,何以会攀附乌奴”?

周婉言笑答:“皇上这两年一直派人四处寻找张玉衡下落,放出风声,要委其以重任,梅之焕虽已卸任甘肃巡抚,可他是楚党魁首,消息灵通,自然不会放过这次东山再起的机会”!

天子笑着纠正道:“不是放出风声!朕真心想重用此人”!

朱由检起身握着周婉言的手,面带调笑的说道:“国难思良将,家贫想贤妻!朕有良臣贤妻,可还缺一个招财童子,国库见底好些日子了,朕盼见张玉衡久矣”!

中国科学院由徐光启,“张无忌”,韩霖和吴又可联合创办。

此事还得从玉衡离开青城说起,玉衡化名无忌,在山西马趵泉找到了在此求学的呼延九,并结识了呼延九的恩师韩霖。

韩霖,字雨公,号寓庵。生于官宦世家。祖上曾是被誉为绛州二尚书”之一的韩重(官至南京工部尚书)其父韩杰是位隐居学者,其母王嶶是“太极宗圣”王宗岳的独女。良好的家境家风,培育出韩云、韩霖、韩霞三兄弟,时人称其“河东三韩”。

三兄弟中以韩霖最为出名,少年时便拜在徐光启门下,并加入了“东林党”。

韩霖多年追随徐光启育种育苗,21岁便撰《救荒全书》十二卷;12岁习兵法、15岁学铳法于耶稣会士高一志;著有《守圉全书》十四卷、《慎守要录》二卷、《神器统谱》和《炮台图说》,徐光启官复原职后,他回到马趵泉建“卅乘楼”藏书8000余册,专心办学育人,收有弟子200余,其中佼佼者,便是人称“医剑双绝”的傅山,“剑神”傅青主是也。

玉衡这两年身高长了十公分,自信满满,自手刃土默川双鹰之后,更以为剑法天下无双,却先后完败于韩霖和傅山之手,这才知道何为天赋,啥叫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张玉衡一早就有办学的打算,与韩霖臭味相投,一拍即合。

于是由韩霖出面,邀请已经身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的徐光启做牵头人,如此果然事半功倍,在徐光启和耶稣教会的大力协助下,中科院宗师云集,群星闪耀。

数学教授为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天文学教授为历法家李天经;地理学教授是有“西来孔子”之称的意大利人艾儒略;生物学教授为王列文;医学教授吴又可;航海与制图学教授为传奇海盗,与丰臣秀吉皆有渊源的葡萄牙人陆若汉;逻辑系教授为意大利传教士高一志;美术系教授为法国传教士方德望;历史系教授是复社创始人大儒张溥;韩霖身兼副院长与农学教授两职于一身。

从方德望口中得知,大科学家伽利略尚在人世,玉衡激动万分。在他的怂恿之下,韩霖跪求徐光启,请他致信锡耶纳大主教阿斯卡尼奥·皮科洛米尼,务必将在罗马受审的伽利略营救出来,请这位“现代物理学之父”来中国讲学。

徐光启对办学的所有请求,无一不尽应允,无一不上心,更将松江老家的1300亩上好水田捐作校产,并于1632年9月1日,在松江府,亲自为“中国科学院”揭牌。

终于办成了一件真正的大事!

播撒文明的火种,远比打几场胜仗,占几片土地有意义的多!中科院就是玉衡的大欢喜,大满足!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以”!此后哪怕让玉衡随时去死,他都能含笑九泉。

可他毕竟是个学渣,不敢去中科院溜达,以免玷污心中的“圣殿”,只在学院大门外的兴汉桥开了家茶馆,没事儿就蹲在河边的柳树下拉二胡弹吉他,唱歌喝茶偷着乐。

中科院第一年开学便轰动江南,东林书院和复社的学子们纷至沓来,看的玉衡欣喜若狂!可问题接踵而至,不收学费,而且吃住全免,1200多张嘴天天等着吃饭,经费很快见底。

玉衡便带着乌奴和呼延九回了一趟太行山,找到师傅王嘉胤,筹了15万两白银,又精挑细选,带走了五百多位西北青年,一同前往松江府求学。

大明学子最风雅的传统,便是逛青楼包夜,行至开封府,一个学子为抢粉头,被一个胖大的和尚,当场打断了双腿。

玉衡当时就懵了,挠头寻思:“和尚逛青楼?还他妈打人”?

乌奴问道:“宝儿,咋办”?

呼延九拔出宝剑骂道:“咋办?干他”!

于是玉衡带着五百多学生,气势汹汹杀向了杏花巷。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