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7、春风化雨  大明卷帘人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莫开山是彝族人,年轻时做过老土司的随丁,三十年前起兵反明,左腿中弹落下残疾,便被土司轰出家门,在山脚搭了一个窝棚安身。

由于他有些见识,知道刀耕火种的难以养家活口,便选择贩盐贴补家用。

从菁门到临安府五百五十里山路,一路高崖深谷没有半丈坦途。他腿脚不便,往返一趟需要二十多天,背一百多斤的盐全靠背驮,一次只能赚九分银子。

靠着勤劳和节俭辛苦了十多年,终于在中年之后买了几分薄田,娶了一个乞丐之女生儿育女,其后同妻子建窖酿酒,日子才慢慢有了起色。

一家11口辛苦二十多年,用岁岁年年的奔波和日日劳作,买下了60余亩山地,修了一栋不大不小的木屋,成了菁门除了土司之外,数一数二的富户。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近三年来,莫老爷子的妻子相继下世,只余自己和孙儿相依为命,分地委员一到,便将其列为打击对象,按照村寨的标准,只给爷孙俩留三亩二分薄田,其余全部充公均分,八岁的孙子不服,被打的口吐鲜血,老爷子悲愤交加几欲寻死。

泰宁知道情况之后犯了难,按分地条例,委员会的行为没错,而且菁门地少民贫,60亩山地如果分给其它山民,也是大大的好事一件!

但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强行夺走莫氏爷孙的资产!

可如今大兵压境迫在眉睫,分田分地一刻也耽搁不起,若划分的太细,容易节外生枝,乌奴,白姨和呼贵堂那边就十分被动了。

泰宁看着七十多岁的莫开山,还有他八岁的孙儿,蹲在地上抠着脑壳直犯愁,自然自语道:“若龙天正在,或者宝珠姐在,我就不用这么头疼了”!

一路跟着泰宁,专门负责登记一技之长者的主簿杨一葵见状,拱手问莫开山:“请问莫老爷子,六十亩山地,您老种的过来吗”?

莫开山气不打一处来:“种的过来种不过来,都是我自己的事!我有当年交易的地契在手!你们还想明抢不成?什么狗屁公平公正?你们糊弄鬼呢”?

莫开山一番话,骂的泰宁粉脸通红。

杨一葵想了一下,冲泰宁拱手说道:“公主!在下倒是有个主意”。

按杨一葵的意思,为了不延误时日,继续按原先的计划平均分配土地。

如果遇到莫开山这样的富户,可按当地人均的基数保留耕地,多出来的部分,由分地委员会记录在案,永宁王按市价的1.2倍折银赔付。

泰宁望向莫开山,老汉皱眉想了一下抬头说道:“这样也算公平!可爹亲娘亲不如土地亲!若王爷将来打下了更多的地盘,给老汉另择田宅安置岂不更美”?

杨一葵摇头一笑:“你们这些富户,果然个个都是人精”!

泰宁想了一下,起身说道:“再加一条!富户原有耕田和林地,多出来的部分,按市价的1.2倍折换现银补偿;也可以在交通要道、水旱码头、或是城镇周边置换宅基地,方便他们今后继续从商;富户名下商号可继续经营,只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资产不容任何人侵犯”!

莫老汉何等头脑,顿时喜出望外,拉着孙儿冲泰宁连连磕头:“公主老爷万岁!夜叉娘娘万岁!永宁王万岁!娘娘和王爷万寿无疆”!

一声夜叉娘娘,让周围的男女士兵们,个个忍不住捂嘴偷笑。

泰宁红着脸柳眉一竖,众人立即收声,泰宁转身冲杨一葵吩咐:“速写文书发往各处!试行一段时间以观后效”!

杨一葵还是有些犹豫:“若田产过万甚至十余万,王府也照市价赔付吗”?

泰宁一瞪眼:“只要是合理合法的收入,百万千万我也照赔不误”!

泰宁公主口气之大,让莫老汉,杨一葵,还有周围兵丁们全都惊的目瞪口呆。泰宁见他们不信,一脸得意:“你们别不信,三年前我和王爷在宣大,手下兵马过万,战马数万匹!挣的金银码了几十个大仓!可咱王爷大手一挥,全部送给了天子,眼睛都不带眨的!你们好好干!有你们发财的时候”。

当地百姓自此才知,原来这个穷酸的永宁王,来头竟然如此之大!

泰宁人高马大不爱动脑,可脑筋并不愚笨,而且每逢大事从不糊涂。她这条命令一出,各处因富户闹起的纠纷,瞬间消弭于无形。

自此永宁王分田分地,不再是贫与富的零和博弈,而是春风化雨般一次温和的社会资源重置。不但争取了贫苦百姓的心,也团结了富户,给勤劳致富的巨商豪绅们,也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泰宁每日走村过寨,募健卒715人,由自己的13名女兵侍卫带队操练。

在巡查暗访的过程中泰宁发现,这些分地委员和断事人,已隐隐有取代老土司,成为掌握村寨话语权新贵的趋势,以他的脾气自然当机立断,马上宣布命令,给分地委员和断事人划定了4年任期,并且不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