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 端倪  何寄锦书来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家两个儿子苏云添、苏云晋的明争暗斗,苏老太公也是看在眼里,包括苏家第三代的一些摩擦,之所以没有出面制止就是因为,苏老太公明白,合理适当的竞争能够让苏家更好的发展。

但照目前的形式来看,苏云添大房一支做的似乎有些过了,苏云添还好,主要的是他两个儿子,太不让人省心,在这年关之夜,苏老太公便想着敲打敲打。

这也到是其次,最让他担忧的就是陆家了,当年陆家弃了茶业,转而织造,外人只知道是陆毅想另谋出路,这其中的隐情,也就只有自己和赵通判知道,今年陆家的声势太盛,让他不免心生担忧。

“小陆,应该不会忘记当年的事吧?”

苏老爷子的脸上第一次出现忧愁的表情,“怎么会忘,毕竟…….”苏老爷子像是在自言自语,说到这里苦笑着叹息一声。

相比苏家的儿孙满堂,陆家的除夕夜就要冷清的多,简单的一桌饭菜已经放的凉了,在这普天同庆的年节里,陆家的厅堂里,燃着两根白色的蜡烛,除了这两根蜡烛外,饭桌旁的烛台上同样点着一根白蜡烛。

除此之外,陆家的府邸中再没有其他的灯火,今日早早的,陆家就给家里的丫头使役放了假,每年都是如此,反正在陆子玉的印象中,每年的除夕夜,就只有自己和父亲两个人在家里,这些饭菜也是自己做的,使尽浑身的本事,也就做了这么简单的几个。

而父亲陆毅,每年的今天就像是犯了病一般,坐在那里也不说一句话,更不用说动筷子了,起初陆子玉记事时,也请过郎中来看过,除了常年吃药的病症之外再没有其他的情况。

后来记得有一年父亲喝了酒,说了一些事,他便明白,父亲每年的今天,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堂桌上的纸包上那个记忆模糊的名字。

按照大梁的习俗,凡是亲人离世,在三年之内,家里在除夕的这天都会,用纸钱包一个纸包,纸包上写上离世亲人的名字,类似牌位,传言离世的人会寻着来附在牌位上。

陆毅在妻子离世以后,二十年来一直包着纸包,对他来说每年的这天是最重要的,看着纸包上的那个名字,就像看到了妻子在世时的样子。

从自己什么都没有,到后来有了些家产,再后来有了陆子玉。

“爹,这香菇茄子我做了好长时间呢,你尝尝味道怎么样?”

陆子玉夹起做了一筷子菜,递到陆毅的嘴边,陆毅却像没有听见他的话一般,怔怔的盯着白色蜡烛下那个忽明忽暗的纸包。

陆子玉摇了摇头,将菜重新放回了盘子中,自己也没了胃口。

陆子玉只记得,自己三岁那年家里生了一场大火,从此便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小时候还知道哭,现在就连看着这个名字都有点陌生。

“小陆,你还记得你娘吗?”

陆毅的声音有点干涩,说话的声音有些轻微的颤抖。

陆子玉见父亲开口说话,脸上露出一抹喜色,这在这几年中的今天他还是第一次听到父亲主动开口,努力的回想着记忆中的画面,说道:“我还记得”

“你娘是一个多好的人啊,跟着我受尽了苦,没过多少好日子”

记忆中母亲虽然模糊,但是提起来,陆子玉的心中还是有一股暖流,“小玉儿,快快长大,娘好给你说媳妇”最记的最清楚。

“玉儿,你也长大了,有些事你也应该知道了”

陆毅说完这句话,叹了一口气,难得的转过了身子,脸庞上依稀能看见泪迹。

宣和六年,陆毅本是一个山中的粗野汉子,那年遇上天灾,种的庄稼颗粒无收,为了一家的生计,陆毅不得不告别妻子和家中的父母,一人来到江州城内,想着寻个活计,干些苦力,挣几个散碎银子,一家人也就能熬过去。

那年江州的苏家,虽然还没有如今的产业,但是江州本地的富户了,苏家的老太公当时正值壮年,又炒的一手好茶,生意也是做的风生水起。

正好遇上苏家招工,陆毅就这样跟上了苏家的老太公,原本陆毅是苏家茶店里的一个打杂伙计,只因生的粗犷,干起活来也不是很机灵,苏老太公便让他到炒茶的地方干些体力活。

陆毅这人虽然粗苯了些,好在人勤快的很,每每别人都休息了,他不去休息,将苏家炒茶的地方打扫的干干净净。

时间长了苏老太公,便发现了这个勤快的年轻人,问他要不要跟着自己学炒茶,陆毅当然愿意了,当时一个炒茶师傅的月钱比他三个月的都多,陆毅算不上才思敏捷之人,好在勤奋于常人。

苏老爷子知道陆毅的家境,便同意他另起锅灶,感念苏家的恩情,陆毅从不和苏家竞争生意,都是挑苏家不愿意做的去做,渐渐的也积攒起了一份家业,直到宣和十年,江州城发生的那场大火。

宣和十年江州除了发生了大火之外,还有一件事就是,赵亭当时刚刚到任江州,初上任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