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麻醉?不存在的  大明首席御医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缩短移位。

大概有2cm左右。

这个问题,江平安在前世屡次遇到,也曾颇费口水跟家属解释。

说到这,有四个名词必须提一下。

闭合复位,切开复位。

功能复位,解剖复位。

闭合复位,就是不做手术,靠手法复位和牵引复位,搞定骨折,类似宋智的操作。

手法不是机器。

做不到十全十美。

而且骨头断了、本就可能短缩。

前世,一些家长拿到片子后,暴跳如雷:“为什么我孩子的两截骨头,中间还隔了那么远?我不接受,返工!”

江平安每次都要费一番唇舌。

骨头,有较强的修复力。

像胫骨骨折,复位后小于2cm,骨头是会自动愈合,长出骨痂,不会影响正常功能,尤其是一些粉碎性骨折,压根不具备解剖复位。这就叫功能复位。

而,解剖复位。

简单说,手术解剖开,给你一一摆好,置入小钢板,上几个螺丝钉,给你像修折断腿的凳子一样,当当当给你上合页、拧死,骨头对位很漂亮,这就是解剖复位。

但是,解剖复位要做手术,腿上要批个大口子,等骨头愈合一年左右,还要将钢板取出来。

遗憾的是,个别家长认死理。

见不到X片上骨头有间隙。

后来,江平安也懒得费口水,直接说明二者区别,告知功能复位在恢复期不易维持良好对位,可能移位导致复位失败……而手术复位需要做手术,巴拉巴拉……

最后……

家长开心了。

医院开心了(二者费用天壤之别)

器械厂商笑的牙都掉了。

医生的知识,也得到价值体现(有一次,他给某个家长做手法复位,只收了50块,还被对方喷得狗血淋头,说就那么一下,就收50块,抢钱啊!)

无语……

“大夫,我爹怎么样了?”何铁匠看出宋智脸色阴沉,语气不善地问道。

“没事,接下来就是跟骨……”

宋智很明智,没打算跟何铁匠这个粗人扯什么短缩错位,古代医疗条件恶劣,也不稀罕讲这个,腿能用就行,你还指望他参加奥运会?

江平安亦微微皱眉。

踝关节是粉碎性骨折,碎了几块,想捏到一块,有点难度,放在前世,他肯定是在内踝处左右各锁上两颗钉加固。

但,这是明朝。

他暂时不具备行切开术的条件。

且再看看吧……江平安冷眼旁观。

宋智亦洞悉利害,深吸一口气,双掌缓缓握住患者右脚踝,顺着筋骨,稍稍用力,理顺揉捏。

何老头疼的呲牙咧嘴。

“智叔,咱们有麻药吗?”

江平安躲在角落里,冷不丁冒出一句。

“你还知道麻药?”

宋智陡然听到这话,立马对某个小短腿刮目相看。

说到古代麻药,大家脑海立马会跳出一个词:

麻沸散!

一些人,不承认华佗创造了麻沸散,但事实就是事实,不会因为你否认就能抹去它存在的痕迹。

《三国志》卷二十九,就有记载。

记住,不是小说《三国演义》,而是史学家陈寿记载的二十四史,正史史书。

陈寿写这书,是在华佗死后不到五十年,肯定有考证。

摘自原话是:“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減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痦,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从这段看出。

第一,华佗能做全身麻醉。

第二,华佗能做断肠吻合术。

第三,原文“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这个护理康复时间与前世手术时间很吻合,说明史学家陈寿是有考证的。

很严谨。

华佗使用全身麻醉,比东瀛的医学家华罔青州1805年使用曼陀罗花做手术,早了1600多年。

此刻,众人推崇的西方呢?

他们又是如何做外科手术?

古代西方的医学,进展缓慢,若非阿拉伯医学传播,他们还在用非常残忍的麻醉方式。

对,你没看错。

就是残忍。

当时,百家争鸣。

有放血派、灌醉派、冰冻派、捆绑四肢派,还有猛人直接一锤子敲晕(自行想象:钟无艳一技能突进,大锤子石化震晕BUFF,心中一颤有木有?)

大道至简。

某些外科医生就追求一个字:

快!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