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天上掉馅饼  大明首席御医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他怎么知道有麻药?”

宋智面不改色,内心却惊魂不定,他不明白,江平安一个小屁孩,是从哪听说的麻药?

江太仁有几斤几两,他还是心知肚明的。

不过,当着病人家属的面,宋智故作轻描淡写道:“何叔的骨伤,用不上麻药。”

江平安眉头轻挑,心中一喜。

看来,大明朝果然有麻醉剂。

他前世听爷爷回忆过,不仅是华佗,唐宋两朝,就有不同配方的麻醉剂。

宋智压下心头诧异,稳住心神,双手理顺踝骨碎片后,试图将几片碎片理顺归位。

何老头躺在床头,疼的哼哼唧唧,若不是被伙计按住,八成要跳起来。

江平安见状,撇撇嘴。

骨折4小时内,是最时候做手法复位的时候,因为肿痛令患者的痛觉渐渐麻木。

前世急诊中心和骨科,都要局麻或臂丛麻醉,可在他爷爷那时候,国外疯狂封锁,麻醉剂是稀缺资源,甭说骨折复位,哪怕开腹手术都是针灸麻醉。

众所周知。

针灸镇痛,效果还是杠杠的。

可麻醉?且是大型开腹手术。

你懂的……

一场手术下来,

病人等于是看了一场电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当年他爷爷很臭屁,老是在他面前吹嘘“一刀进腹”,而不是逐层进腹,其中奥秘自行领会。

(在此向老一辈医者致敬。)

“好了,筋脉和骨头,大体复位了……”宋智挺直腰板,擦一把额头的冷汗,轻声道。

何老头如释重负。

何铁匠也是嘿嘿怪笑。

只有江平安嘴角微微扬起。

大体?

这话似乎底气不足啊?

江平安瞳孔一缩,再次开启扫描。

下胫腓骨对位还算凑合。

可外踝骨头……似乎短缩了2cm,且有外翻迹象,还有点碎。

“问题有点多啊……”江平安从小板凳上站起来,不由自主上前两步,嘀忧心地嘀咕道。

要不要出手?

江平安为难地皱眉,内心激烈碰撞。

出手?铁定瞒不过智叔,如何圆谎?

不出手?坐视不理,眼睁睁看着何大爷腿变得不利索,良心这一关过不去。别忘了,罪魁祸首正是自己的一根山药棍。

在众人不知不觉中,江平安一步步挪到了床尾旁边。

“智叔,你刚刚是在正骨吗?我跟爹学过,我也想试试看。”

江平安故作天真的话在众人耳畔响起,一双小胖爪却闪电般摸上了脚踝。

嗷呜~

一阵撕心裂肺的鬼嚎声,几乎掀翻屋顶,何老头猝不及防,被某个小短腿捏的眼泪都啪啪往下掉。

“你这小王八蛋……”

何铁匠肺都气炸了,还没出手,一脸紧张的宋智,连忙将江平安的胖爪子从何老头脚踝上谨慎地掰下来。

“阿呆,别胡闹。”宋智冷着脸呵斥一句,然后忙伸手摸向患者脚踝,心情忐忑,很担心前功尽弃。

一摸,宋智愣住了。

见鬼了?

怎么摸着……似乎比先前更顺畅了。

“大夫,我爹怎么样?”何铁匠看出宋智脸色变幻,紧张问道,同时还不忘用喷火的眼神恨恨瞪了江平安一眼。

“没,没什么,挺好了。”宋智面不改色说着,内心的困惑,却如野草般快速滋生。

是巧合?还是……

宋智余光斜扫,见某个肇事者还一脸委屈的表情,一时拿捏不定。

“何叔的骨头复位好了,我先给他上个竹板固定。”

宋智压下心头狐疑,吩咐小伙计,拿来竹板,小心翼翼地将两块竹板夹住小腿和脚踝处,用粗布慎重地绕数圈,死死绑紧。

明朝没有石膏布,更没有高分子材料,用的都是取材方便的小夹板,通常都是用4毫米左右的柳木、杉木,甚至竹片。

滋滋滋……

几圈下来,一条大腿包成木乃伊。

“我给何叔开一副药,正骨紫金丹,再内服一副复元活血汤……”

宋智走到柜台,铺开一张药方,边写边自语:“当归尾二钱,柴胡一钱五分,桃仁十七个,大黄三钱……”

“记得,三日后让何叔来我这复查一下。”宋智随手将药方递给小伙计抓药,转身朝何铁匠嘱咐。

“三日后复查,我记得了,谢谢大夫。”何铁匠开怀大笑,脸上的忧色荡然无存。

三笑堂的名号,还是响当当的。

抓药,走人。

“咦,大宝呢?”

望着何家父子消失在人流中,宋智一转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