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寿宴初见  青梅只宜下酒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日,天朗气清,清风和畅。终于到了黎老大寿。

黎老太爷统领一方,在军中也是响当当的人物,所以寿宴之日,南部名门望族几乎都来了。

“瞧见没,郭家那小子,从来一脸阴沉,我就没见他笑过。”

“你看,走路似弱柳扶风的那位,就是孙家小姐,真不知孙椿年那个丑八怪怎么生出这么标致的闺女。”

“诶,你看,那方脸的,就是临州太守的女儿,听说性格和你差不多。”

“嘿,那人······”

随念觑了眼身边这位边嗑瓜子边在她身边不停念叨的闲人,从他手里拨过一半瓜子,闲闲问了句,“你可知,今年为何来了这么多女眷?”

黎南不知道,“为何?”

这位大爷常年在外浪荡,脑子果然是不好使了,“敢问公子今年贵庚?”

“我不就比你大几个月么?”

“对,你比我大几个月,可我已经嫁人了,你呢?别说娶妻,连个正经的妾室都没有。”

“那,那,那还不是因为爷洁身自好?”黎南剑眉倒立。

“是,可这位洁身自好、冰清玉洁的爷,您爷爷今日可七十了。人到七十古来稀哟~”随念唱唱悠悠得晃到前头去了。

果儿在后边儿提着礼物,笑嘻嘻得跟上。

随念这话倒不是唬他的。本来世家小姐出趟门也不容易,更别说在婚前相个亲了。此番黎老太爷高寿,这些小姑娘都可以借着给长者祝寿之名,名正言顺来楚州,相相这位黎小公子。

黎南细想了下,被这话吓得不轻,寻思着赶紧找个地儿躲起来。

既是黎家爷爷的大好日子,随念也是正经打扮了一番。

今日来的宾客少有比她尊贵的,倒是受了颇多的礼。可她自小就不是这闺秀女眷圈里的红人,大家见完礼,寒暄两句便各自无言。

随念耐着性子在女眷的会客厅里坐着,众目睽睽之下,也不好嗑瓜子、啃点心,只能端着坐着。这么无聊得呆坐了一会儿,却有人上来攀谈。

来人正是黎南口中方脸的那位。

“袁澄问王妃娘娘安好。”

“免礼。”

听到这个姓氏,随念倒是想起了这人是谁的女儿。

袁澄之父袁清山,乃是名震陈国的人物。不为别的,单为一个字—“轴”。

建初元年,袁清山高中状元,年少成名,仪表堂堂,能文能武。圣上爱才心切,特赐婚当今圣上的胞妹,一时风头无两。但袁清山却以“已与故人有青梅之约”婉拒了赐婚。亏得圣上初登大宝,又有宽仁之心,才得以逃脱一死。

圣上感念袁状元“志诚情深,堪当大任”,特下旨将其调到了北部荒凉之地,令其“整肃北疆,为君解忧”。

官职是关州侍郎,从八品,创了新科状元从官起点的最低职位。从准驸马变成北部一个州的芝麻小官,大家都觉得这位新科状元,官运大概已死。但这位能人却用自己的行动,给了众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建初四年,关州一伙官贼,叛通与关州一水之隔的秦征国。一路高更猛进,攻下了关禹河。关州都城位于关禹河西,以关禹河作为天然屏障。但秦征国骑兵已跨过了关禹河,沿途守卫无险可守,溃不成军。一时间,关州危矣。

恰逢圣上正在毗邻关州的曲州微服私访。关州消息传来,随行大臣均劝皇上赶快回雁城。但圣上年轻气盛,只说了一句:“若关州失守,朕便亲自上阵。”

只这一句,吓得关州太守差点晕死过去,整日里战战兢兢,唉声叹气,急得头发都掉了一半。

袁清山此时还只是一个副尉,不过已从户部转到了兵部。北部那些年常年兵荒马乱,让他去兵部,自然是有心人想替上解忧。

也不知袁清山是真的觉得国难当前、匹夫有责,还是觉得富贵从来只有险中求。竟向关州太守请命,愿领一千轻骑,绕后突袭秦征国骑兵。拖住敌军,为援军争取时间。

太守秦勇思量再三,觉得此人是再好不过的人选。其一,现下他手里没有如此不怕死之人;其二,这人要是败了,虽然算一败仗,可皇上听了这人的名字,火气大概能少一半;其三,要真让他瞎猫碰上死耗子赢了,那对他却也是笔划算的买卖。脑子里过了一圈,多日不见的神采终于又回到了脸上。

秦太守着意当着关州众官员的面,夸奖了袁清山一番,直夸得他当世无匹。还说,此役如果得胜,他定赐黄金千两,并许袁清山连升两级。最后,让袁清山自行挑选这千人,并令各部各人都得十分配合。

这最后一样,让一众曾经对这位失了圣宠的状元郎冷嘲热讽过宵小之徒汗流浃背。

没成想,袁清山倒是挺厚道,没有抱着要死也要拉个垫背的龌龊心思。而是挑了一群和他一样,出身寒门、将军功看作改变自身命运唯一途径的普通兵士。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