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老先生暗中嘲笑乔山堂没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时,刘舜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有着绝世文采的西游续书《西游补》,顿时心中窃喜。
面对已经被双峰堂收入麾下的杨老先生,刘舜决定深藏不露,暂不向老先生提及脑海中的《西游补》,而是试图探问杨老先生的写作计划,于是别有心机地说道:
“我们乔山堂确实没有拿得出手的绝世作品,不过,双峰堂的所谓四游记,目前书市上也仅有《东游记》而已,余堂主的南游和北游虽不知什么情况,但晚辈斗胆猜测,老先生的西游故事恐怕难产吧?”
杨老先生听了这话,脸色顿时难看至极,想必是被刘舜给猜中了。舒缓了几个深呼吸后,杨老先生这才微微一笑,反问道:“何出此言呢?”
“晚辈多有冒犯,还请老先生见谅。”刘舜先是道了歉,然后再解释道:“晚辈只是觉得,西游故事有《西游记》的珠玉在前,想要续写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恐非易事。”
“坦白说,老夫至今还未动笔,确实难呀!”杨老先生感叹一声,随即疑惑地问道:“听你的口气,莫非你也读过《西游记》?”
刘舜得知杨老先生的西游故事仍然只字未动,心中甚是欢喜,这会儿见老先生有此一问,也就不想隐瞒了,故作小心翼翼地说道:
“晚辈确实读过《西游记》,说来也不怕老先生笑话,晚辈不仅自小熟读《西游记》,且一直以来还在脑海中,不自量力地构思了一些补充情节。”
杨老先生听了,“哈哈”笑了两声,连声说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
老先生虽是这么说着,心里却也没太在意。原本就以为,像刘舜这样的年轻人,不太可能认真读完一整部《西游记》,没想到他竟还熟读了。也难怪,书林刘氏的家业是书坊,从小就耳濡目染。
不过,读书和写书那可是两码事,杨老先生觉得,刘舜熟读《西游记》后在脑海中的所思所想,恐怕只是一些幼稚可笑的读后感罢了。
刘舜意识到,杨老先生似乎并不觉得他有续写之才,于是再次强调道:“既然老先生已经被双峰堂聘请,晚辈也只能破罐子破摔了。晚辈虽然没有什么绝世文采,但仍然准备亲自尝试续写西游故事。”
杨老先生听了,顿时一阵错愕,接着“哈哈哈”大笑了三声,随即冷峻下来,一板一眼地质问道:
“你是认真的吗?你以为脑子里有了想法,就能写出一个故事?更何况是续写!你要如何把握续作和原著的关系,你知道吗?”
要知道,刘舜在穿越前是图书管理员,有着丰富的书目阅览量。眼下,面对杨老先生的质问,为了让他信服自己确实有续写之才,刘舜自信地说道:
“对于续写的要义,晚辈还是略知一二的。”
说完,便听见杨老先生“哼”的一声冷笑。
刘舜不慌不忙,起身走了几步,整理好自己的思路,转而继续说道:
“续作的写法可有三类。其一是基本上按照原书的思路写下去。这种情况,多见于英雄侠义一类小说。续作或写原书中的英雄人物再举宏图,或写原书中的英雄后代续承父志,或写某英雄投胎转世而为另一英雄,又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云云。总之,续作对原著极少突破,大体上不过是原著的一种影子般的重复而已。这类续书,最容易为一般读者所接受而广泛流传。然而,之所以造成这种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局面,固然离不了续作者的一份辛劳,但更多地却是借助于原著的巨大影响。”
杨老先生听了,不禁眯起了双眼,附和道:“其二呢?”
刘舜看得出,自己的论述已经成功勾起了老先生的兴趣,于是提高了自己的音量,继续说道:
“其二是完全无视原著的基本精神,随意而为之。续作者完全不顾原著作者的苦心孤诣,各自想入非非地胡诌一通,极其恶劣地糟蹋和践踏着原著。对此,一般读者是难以接受甚至相当反感的,恐怕只有那些续作者自己或其同济之辈才会从中求得某些自我满足和欣赏。这类续书基本上是失败的,根本无法与原著相提并论、同日而语,因为原著实在太深入人心了,续作欲反其道而行之而不能。”
杨老先生听了,连连点头,迫不及待地追问道:“那么,其三呢?”
刘舜见老先生已经完全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了,于是故作干咳,卖起了关子,说道:“老先生,晚辈有点儿口渴了,可否让你的童子给我倒点儿茶水。”
杨老先生见状,急忙示意身边的童子断一碗茶水给刘舜。童子虽然心有不爽,白了刘舜一眼,但也只能遵从老先生的的意思,给刘舜端来了茶碗,倒了水。
刘舜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这才继续说道:
“这最后的其三,既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原著的总体精神,又在某些间题上有所突破,既借鉴原著的某些成功的艺术经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