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天赐的原创  重生明朝当文豪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关于唐僧的身世,即江流儿的故事在金陵世德堂梓行的《西游记》以及其他大多数刻本中,均没有专门的叙述,而只在第十一回唐僧出场时,用二十四句诗作了简单的交代。

如八十万字的金陵世德堂世本《西游记》所述:灵通本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泱。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年方十八认亲娘,特赴京都求外长。总管开山调大军,洪州剿寇诛凶党。状元光蕊脱天罗,父子相逢堪贺奖。复谒当今受主恩,凌烟阁上贤名响。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小字江流古佛儿,法名唤做陈玄奘。

而朱鼎臣编纂、刘求茂梓行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虽然仅有十卷共十三万字,却用了整整一卷来叙述唐僧有关“江流儿”的身世。书中,还有唐僧的自叙内容:

“贫僧俗姓陈,法名了缘。父亲陈光蕊,一举状元,除授洪州刺史,带领母亲之任。行至中途大江,遇着水贼刘洪,见俺母亲姿色,将俺父亲推落大江之中。比时贫僧在母腹中有七八个月日了,未曾分娩。我母亲只得勉强而从。后来产下贫僧,刘洪又要害俺的性命。多亏我母亲用计,造成木匣一个,咬指滴血,写下血书一封。将贫僧放在木匣之内,抛入大江,流至金山脚下,幸遇千安长老在江中洗钵,捞取木匣。打开看时,见了贫僧,留在寺中,抚养成人。”

刘舜决定通过江流儿的故事,毫不客气地把刘求茂捧上天。

刘舜发挥自己所有的的文史知识储备,饱含深情地感叹道:“侄孙想起了这么一句话,神话乃是文学构思的一个极端。”

几位叔伯没有回应,让刘舜略表尴尬。刘易见状,只好硬着头皮,鼓励道:“讲得还不错,可有正解?”

“正所谓......”刘舜受宠若惊,突然卡壳了,连忙换了个开头,继续说道:

“后稷被弃于寒冰而不死,重生以后成为周人的始祖。徐偃王卵生,被抛弃于水滨,被犬衔起后成为一代人王。伊尹从一个奴隶成为商汤的辅佐,其间经过了种种磨难。唐僧西天取经成了正果,成为圣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原来,有这样一个神话传说,说的是那“漂流婴儿”伊尹,浮在河流中漂流,靠着他母亲化作的桑木才存活下来,长大后成为商汤时期的贤臣,受殷人爱戴,死后被尊奉为神人而受祭祀。

而唐僧也是出生后,被放在木板上抛人河流中,被寺院长老救起,赐予他“江流”的名字,法名玄奘。唐僧在寺院中长大,虔心向佛,最终历尽艰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唐僧“江流儿”的身世又暗合了“漂流婴儿”的神话,唐僧也因此取得了和他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一样身世的超凡性,并使这个取经队伍包含了厚重的神话底蕴。

刘舜啰啰嗦嗦地发表一通关于神话的言论,惹得刘求茂不耐烦地问道:“重点!说重点!”

刘舜随即进入主题,说道:

“回到唐僧的身世来看,世德堂本《西游记》把江流儿故事删除,只保留了一段唐僧出身的韵语。

“我在儿时读的俗本,竟然删去了此回,杳不知唐僧的家世履历,浑疑与孙悟空一样,以为唐僧诞生的地方和花果山顶的石卵差不多。

“然而,在九十九回历难簿子上,劈头却又有记载遭贬、出胎、抛江、报冤四难,令像我这样的读者感到茫然不解其故,殊恨作者之疏谬。

“后来,读了伯祖梓行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这才完整地阅读到了唐僧的身世,即其父陈光蕊赴官遇难始末。

“陈光蕊高中状元,娶妻殷氏,赴任逢盗,夫妻死别,殷氏忍辱负重生下江流儿抛于江心,后被迁安长老救起,终于报仇,父子团聚。

“读了伯祖梓行的这本西游记,孙侄这才终于感到畅然无憾了。像金陵世德堂的那些刻本,分明就是俗子不通文义,辄将前人所作任意割裂,全不顾凫胫鹤颈之讥。

“孙侄儿觉得,唯有伯祖的刻本才能流芳百世。遥想几百年后的后人,他们要看的西游记,肯定是伯祖的这一版本,反正绝对不可能是金陵世德堂的本。”

刘舜睁眼说瞎话,反正是几百年后的事情,现在除了他自己,也没有别人可以证实。

刘求茂听了终于忍不住乐了,打心里喜欢刘舜这个孩子了,于是决定给刘舜一个认错改过的机会,问道:

“几百年后的事自有后人评说,现在来谈谈眼前的事情吧,刘舜,我问你,你为何要抄袭呀?”

刘舜紧张起来,疑惑地问道:“难道伯祖见到过这样的文字,读过这个故事?”

刘求茂答道:“并没有。”

刘舜松了一口气,又询问道:“请问诸位叔伯,这世上是否有一本名《西游补》的书?”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