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 援兵  万古强秦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挺住!挺住!”

此时,一个身穿战甲的将军站在寿春的城墙上,指挥着守城士兵抗击这来犯的敌军,此时他的身上的铠甲已经残破不堪,且左臂有受伤的痕迹,浑身浴血,面目狰狞。

“上滚木礌石!”将领一声大喝。

“冯镇将军!没有滚木了!”一位守城的士兵撕心裂肺地喊道。

“城中建造房屋的石头!都给我拆了!”

这位将领手持长矛上前一步,将爬上城墙的敌军刺穿:“传令,让寿春城所有成年男丁,都给我上到城墙上!”

“遵命!”

身后的士兵答应了一声,下去传令。

冯镇回头,望着爬上来的敌军,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无力感,自己是这九江郡的郡尉,是项氏度过长江的第一道妨碍,自己明明想的是依据长江天险,据守到秦朝大军来临之日,就可反败为胜,可没有料到,自家后院起了火!

钟离县的守备兵马竟然投靠了项氏,还联合了曲阳、江阴的六千兵马起兵攻打寿春,若是这样,项氏就能趁势夺取渡口,跨过长江,寿春将不再属于大秦国土!

寿春城高,他想着依据这城墙怎么也可以支撑数月,就算秦国大军不来,相邻郡县的援兵也快到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等来的不是各郡的援兵,而是这灭顶之灾!

冯镇咬牙切齿的望着城下指挥攻城的敌军将领,左臂伤口更加疼痛,自己身为一郡尉,掌管郡中兵马,对自己的武艺自然有着自信,可是没有想到,自己和这个人战不到十回合就被刺于马下,要不是护卫拼死用身躯当做掩护,自己恐怕早已身首异处。

不但是自己,就算是自己引以为豪的大将都被他一一斩落,所以自己一个郡尉做着将军的事情,因为自己的将军都战死了,而且都是死于这个人之手。

“可恨!”冯镇胸中一阵翻腾,喉中一甜,终究没有吐出来,因为他知道,自己就是这顶梁柱,如果自己有失,那这座寿春城就不复存在了。

越来越多的男丁上到城墙上,从守城死去的士兵身上脱下残破的战甲,拿起断裂的剑,种地的锄头,义无反顾的投身到守城的战争中,他们并没有有任何的不满,目光坚定,一往无前。

此刻,城下的攻城士兵后方。

一位战马上的将军正在调度着兵马,指挥这作战,此人就蓝玉。

寿春一战,徐达作为朱元璋军队的指挥官,率领六千攻城士兵攻打寿春城。

朱元璋军大帐。

一位身穿皂袍的儒生坐在朱元璋的旁边,细细讲解着军情,此人便是原钟离县县令,刘基,刘伯温。身为钟离县的县令,他无疑是有野心的,刘伯温认为,以他之才,任一国丞相尚游刃有余,而自己却在政途上缕缕受到打压,心中早对秦国不满,此时朱元璋要起兵,他认为自己没有统兵的能耐,但是朱元璋有。

这个剧情就类似刘邦和萧何的关系,此时在钟离这个小地方,一位大才和一位乱世枭雄的相遇了。

朱元璋起兵于钟离,因其人脉广泛,借助“复楚”的借口,得到旁边各郡积极响应,此时正率领六千大军攻打寿春。

“将军请看”刘伯温用手指着九江郡的地图,抚着胡须说道:“项氏与我军约定,同时起兵,此时寿春兵马多在大江沿岸防备项氏,寿春城内守军不足两千,而却多是些老弱病残,不成气候,鄱君吴芮按兵不动,此乃天赐良机,攻占寿春后,与项氏合兵一处,进可攻打中原,退可据淮水之险,这便有了立足之地!”

“先生真乃吾之贵人也!”朱元璋拱手说道:“我听闻先生会观天象,知凶吉,此次出兵,先生看如何?”

刘伯温摇摇头:“得势者,依天时也”随即皱着眉头,忧心说道:“不瞒将军说,基在钟离时,曾夜观天象,七月时,西方有帝星阑珊,摇摇欲坠,本是必死之相,可近日又重焕微光,甚是不解其意。”

“那帝星可是秦王?”朱元璋疑惑道。

刘伯温点点头:“正是,莫非有神人相助?”

“哈哈哈哈!”朱元璋大笑道:“先生有何忧虑?那秦王将死,纵然有神人相助,那也是徒劳,只不过是秦帝国这个百足虫的垂死挣扎罢了。”

外面的冷风吹进大帐,带来一丝凉意。

朱元璋起身,走到外面,听着远处的厮杀声,竟然有些悦耳。

大帐里的刘伯温沉默许久,缓缓说出一句话来:“但愿如此吧。”

此时,负责攻打寿春的总指挥的徐达赶来,身上满是烟尘:“徐达拜见将军!”

朱元璋看见徐达,知道是前线的事情,赶忙问道:“怎么了,寿春攻下了?”

徐达咽了一口唾沫,摇摇头:“虽然城中守备军不足两千,但是守城的郡尉把寿春的所有成年男丁都赶到城墙上来了,此时我军已经失了一千士卒。”

朱元璋冷哼一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