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章 移民基地探老友 引资千万建家乡  山里城外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辞别了刘小伟,向杰按计划前往当年他第一次参加工作的地方—大同移民基地,去看看那些基地的移民,那些当年的老朋友,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来到大同填,刚好是街日,但显然已经没有当年那么热闹了。转了一圈,向杰已经找不到一个认识的人了。后经过四处打听,找到了八百村的农用三轮车,搭着前往八百村,然后走路去移民基地。路还是那条路,车还是那农用车,人还是那些农民,几乎没什么改变。小小的农用车上挤满了十个人。有八百村的农民,也有移民基地的移民,他们很都很好奇地看着向杰这个外来的陌生人。其中有一位路阿姨,向杰还依稀记得她的容貌。

向杰主动跟她打招呼:“路阿姨,你还记得我吗?”

“你是谁呀?怎么说话跟我们一样呢?”

“我是小向,当年的向杰呀。”

“噢,是你呀。我说怎么好像有点眼熟呢,原来是你呀?你变化太大了呀。怎么你一个人来的?”

“是呀。”

“领导回来了,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事,出去十几年了,想你们了,就回来看看你们。”

“那太好了,难得领导还想着我们。”

“别呀,阿姨,我不是什么领导啊。”

“谁说不是领导啦?当年是你给我们分田分地,分米分面分油盐不是吗?”

“是,那倒是。”

“那就对喽。”

“现在基地怎么样啦?”

“还能怎么样?就那样。现在不叫基地了,叫九百村,早就已经移交给邕南县了,和公司没有任何关系了。”

“噢,那挺好的。”

“不好啊,没有水,种什么都不行,只能种速生桉。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我们这些老人小孩看家了。”

“哦,是这样啊?”

“那彭老师在家吧?”

“他也去南宁打工了,不过今晚他回来的。”

下了车,向杰把九百村几个人的车票都给付了。他们连说:“谢谢领导。”

走到村口,路阿姨热情地说:“小向啊,去我家吧。”

向杰说:“不了,路阿姨,我先去基地办公室上面转一下,等彭老师回来了,我去他家。到时你过来一起吧。”

路阿姨:“也好。”

走在基地新开的公路上,只见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速生桉树林,不见任何一片农作物。昔日游泳的小水库,也已经荒凉废弃。爬上山顶来到办公室,这里的办公室也已经报废多年了,只剩一片狼藉。向杰走进自己的那一间小屋子,里面空空如也,床架桌子都不见了,就连那一只用来做尿壶的漓泉瓶子,也不知所踪。估计是让村民们拿了去了。

从山顶往下看,漫山遍野,一片碧绿,一阵阵微风吹过,泛起一层层绿浪,风景非常秀美。这里就是他当年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是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他一生难忘的地方之一,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如果不是这个地方,他的人生将会走向何方呢?回原籍工作?有可能,现在可能已经是不大不小的政府官员了。但也有可能是落马的贪官?因为他有几个从政的同学朋友都落马了。他自己就能不能洁身自好,就很难说了。哈哈,不曾想,也不敢想,因为人生没有如果,他所走过的路都是独木桥,从来都没有第二条路可选择。

太阳渐渐西斜,路阿姨在下面喊着:“小向啊,彭老师回来了,快下来吧。”

向杰应了:“哦,好的。”就往下走。

向杰来到彭老师家旁边的小学校。学校已经废弃多年,成了彭老师家晒粮食的场地。破败断裂的门板和窗户,印证了岁月的变迁。

这时候彭老师走过来,满脸笑容地招呼:“小向啊,今天刚到呀?稀客,稀客。”

“彭老师好。”

“呵呵,我已经不做老师好多年了,你走了没多久,学校就解散了。”

“哦,是这样啊。”

“来来来,屋里坐。”

来到彭老师的屋里,彭老师的夫人路氏正在盛菜上桌。为了招待向杰,彭老师宰了一只大土鸭,加上几个农村特有的农家菜,配上上好的自制玉米酒。非常丰盛的晚餐,这是农民待客的最高规格了。彭老师依次给向杰和大家倒上酒,然后招呼大家一起举杯,欢迎向杰的到来。

彭老师的盛行款待,让向杰感受到了农民的纯朴善良,热情好客。

满满一大桌美味佳肴,也坐了满满一桌人。为了陪向杰喝酒,彭老师故意去叫了同是大学生的村医韦医生,还有几个当年一起在基地的老人。另外还有路阿姨,也就是他的丈母娘,加上他一家三口,刚好10个人。

向杰没看到玉婷,心想她应该嫁人了,或是外出打工了吧,但他没问。然后看到彭老师的小女儿还很小,就问:“小朋友几岁了?”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