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说起来,相比还没有崛起的米拉麦克斯,猎户座影业在文艺片领域对高门影业的威胁更大一些,这家公司八十年代可是出品过《莫扎特传》、《野战排》等多部斩获奥斯卡奖项的出色文艺片。
如果没有西蒙这只大蝴蝶的出现,《与狼共舞》、《沉默的羔羊》等项目也会由猎户座推出。
西蒙之所以没有针对猎户座,主要就在于,这家公司虽然日渐没落,却有着非常雄厚的后台支持。
八十年代,维亚康姆的萨姆·雷石东和传媒大亨约翰·克鲁格还为了争夺猎户座掀起过股权大战,前几年,两位依旧持股这家公司的传媒大亨意识到猎户座已经日薄西山,又找到了加拿大西格拉姆集团这个实力同样雄厚的接盘者。
丹妮莉丝娱乐可以轻松地干掉新线和米拉麦克斯,却不可能摧毁有着维亚康姆、约翰·克鲁格和西格拉姆集团三家参股的猎户座影业。
不过,小小的猎户座,根本无法满足西格拉姆集团幕后一直有意进军娱乐产业的布朗夫曼家族的胃口。
当初时代华纳合并后,趁着1991年集团债台高筑股价低迷期间,西格拉姆集团就尝试过吸纳时代华纳的股票,只是还没有更进一步发起收购要约,就被强势的史蒂夫·罗斯坚决拒绝。
丹妮莉丝娱乐兼并MCA期间,西格拉姆集团同样表露过参与竞争的意愿。
只是考虑过双方的实力,西格拉姆集团再次主动放弃。
现在的好莱坞七大,时代华纳的经营状况持续复苏,MCA已经成为丹妮莉丝娱乐的囊中物,哥伦比亚把持在索尼手中,二十世纪福克斯隶属于新闻集团,米高梅也被澳洲资本控制,迪斯尼经营状况良好,股价太高无法收购。
于是,好莱坞留给西格拉姆集团的收购目标,其实就只剩下派拉蒙一个。
或者说,除非以非常高的价格向迪斯尼发起恶意收购,否则,其他所有觊觎好莱坞大制片厂的资本势力,当前最合适的收购目标,都只剩下派拉蒙。
派拉蒙早期只是海湾西方工业公司的子公司之一。
八十年代,娱乐产业整体复苏的大背景下,派拉蒙依靠巴里·迪勒、迈克尔·艾斯纳和杰弗瑞·卡森伯格的出色经营迅速发展壮大,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前后几年连续出品了《油脂》、《军官与绅士》和《夺宝奇兵》等年度票房冠军级别的超级大卖作品。
海湾西方工业公司也逐渐卖掉了自己的能源、食品等业务,将越来越多资源倾斜在传媒领域。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1983年,海湾西方公司原董事长查尔斯·布鲁丹突发心脏病意外去世,马丁·戴维斯上位成为新任董事长。
相比查尔斯·布鲁丹的放权态度,马丁·戴维斯无法容忍派拉蒙的巴里·迪勒等三位主事人名气比自己还高,陆续将三人挤出公司,因而为派拉蒙的衰落埋下了祸根。
这些年,海湾西方公司早已重组为派拉蒙通讯集团,企业涉足电影、电视、音乐、院线、出版等多个领域。
然而,相比八十年代初的辉煌,派拉蒙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系列第三部结束后,作为龙头的电影业务就日渐没落。
最近的一个财年,派拉蒙通讯的营收为43亿美元,集团净利润只有2.6亿美元。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拥有1.2亿总股本的派拉蒙通讯,近期股价维持在39美元左右,市值为47亿美元,市盈率只有18倍。
在美国股市普遍已经开始复苏的情况下,18倍的市盈率,显然也是再合适不过的收购目标。
相比低迷的市值,派拉蒙的企业净资产规模却是超过70亿美元,即使买下之后拆分出售,都能够赚上一笔。
实际上,前些年华尔街企业狙击手卡尔·伊坎和罗恩·佩雷尔曼就尝试这么做过,如果不是碰上迈克尔·米尔肯倒台引发的联邦政府对内幕交易的大范围调查,两人几乎要得手。
西格拉姆方面,这家公司发迹于美国禁酒令时代。
当时美国人想要喝酒,就只能通过走私,加拿大当时却是不禁酒的,因此从酒品走私产业链中赚取了大量利润。
西格拉姆的真正崛起,开始与1981年,当时西格拉姆集团重金参股了美国的康菲石油公司,随后,康菲石油被杜邦公司收购,通过换股形式,西格拉姆集团成为持有杜邦公司24.3%持股比例的第一大股东。
杜邦公司这些年迅速发展壮大,西格拉姆持有的这批股份也越来越值钱。
不过,双方基本上也是相看两厌的态度。
从父亲手中接手西格拉姆集团的小埃德加·布朗夫曼一心想要涉足娱乐产业,对杜邦公司根本没有多少心情。杜邦公司方面同样不希望总是有着这样一个大股东掣肘自己的发展,这些年,双方一直在探讨这批股权的交易事宜。
现在,只要西格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