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朝堂会战  大唐之我开创了商业帝国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但是,刘微青他们撤退时放的那把火,由于北方各州长时间干旱少雨,又在山风助攻下一发不可收拾,烧了足足两天两夜才熄灭。

虽然地处山区、人烟稀少,但滚滚的黑烟直上云霄,地方官府还是很快就判断出了火情。他们调集了当地的官兵和乡勇前去救火,但那是山区、河里又没水,拿什么救火呀!

他们只好预判火势蔓延方向,提前砍伐出了一片宽度达到两里路的隔离带,最终避免了火势吞没整个商州,但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恐慌。

纸里包不住火,当地官府立刻把火情上报给了长安门下省,递到了大唐皇帝李世民的案前。

本来天干少雨意外发生森林火灾再正常不过了,可是在贞观三年这个敏感的当头,却被有心人解读出了别样的深层含义。

最近年轻的大唐皇帝很闹心,北方旱灾导致大量百姓逃难,南方也已经有全面旱灾的预兆了。

贞观元年和贞观二年,连续两年大唐境内多省旱灾,光赈灾就耗费了无数钱粮。

今年又是开局糟糕的一年,但局面还不至于失控,而且北边的突厥从去年到今年就不断传出李世民梦寐以求的消息。

先是东突厥颉利可汗横征暴敛,惹得薛延陀等部反叛,颉利可汗亲率大军征讨反而大败而归。

再有就是突厥境内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然后不久前代州都督、定远郡公张公瑾来报称东突厥境内遭遇了特大暴雪,牛羊冻死无数,建议朝廷抓住良机北伐突厥,一举歼灭梁师都、击败颉利,为贞观元年的渭水之盟报仇雪耻!

李世民怦然心动,在朝会上提出过这个想法,秦王旧部的侯君集、长孙无忌等鹰派大力支持,但遭到了裴寂、陈叔达这些老顽固以及魏征等人的反对。

理由也很充分,要打仗,钱呢?粮草呢?

这可是去气候恶劣、千里无人烟的突厥征讨,大唐眼下内忧边患不断,远远没到北伐雪耻的时候啊!

李世民如何不知如今大唐的困难,但他相信突厥此时比大唐还要困难十倍。趁你病要你命,他相信大唐举国上下咬咬牙、勒紧裤腰带全力北伐突厥,先倒下的一方肯定是突厥人!

但他这么想,大臣们可不都这么想,不管是真的是为了大唐的未来反对冒险,还是仅仅因为阵营不同而为了反对而反对,现实情况就是,主战派和保守派旗鼓相当,李世民毫无办法。

其中最让李世民讨厌的当属裴寂。

今日的朝会,裴寂又是第一个站出来慷慨陈词、滔滔不绝。

“陛下,臣数年前得遇一高僧,名法雅,通晓阴阳五行、天地玄奥,贞观元年、二年就曾多次委托臣向朝廷预警大旱,这事情众人皆知。今年高僧又曾预言天下大旱,如今再次应验。近日高僧夜观天象,推算五行八卦断定不出两月,将会有大疫降临长安!昨日更是降下妖物警示,再不采取行动、一旦瘟疫爆发将动摇大唐国本啊!”

“得遇此等高人乃社稷之福,臣恳请陛下委以重任,为陛下为大唐避凶化吉!”

长孙无忌第一个出列朗声呵斥道:“司空大人身为朝廷重臣,百官表率,竟然听信江湖妖僧胡言乱语,妄图造成朝聚恐慌,是何居心!”

裴寂顿时红了脸,向殿上一拱手才向长孙无忌义正言辞地说道:“齐国公,微臣从晋阳起兵开始就已经为大唐效力,不敢说有多少功劳,但敢问心无愧地说,老朽对大唐忠心耿耿!微臣或许德行有亏,但大是大非面前从来都是以大唐社稷为重!齐国公却因为政见不同就不分青红皂白妄加诋毁,老臣个人荣辱得失不算什么,但若是因此耽搁了朝廷大事,你就是千古罪人!”

长孙无忌老成持重,但毕竟还不到三十岁,被老奸巨猾的裴寂如此反击,也是气得满脸通红,却又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反驳。

裴寂毕竟身份特殊,职位品阶又比自己高,还是长辈,很多话不方便在这样的场合说出来。

见到秦王功臣派和武德老臣派的领袖人物,一开场就针尖对麦芒怼出了火药味,两派人马都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开撕,李靖、魏征等中立派则隔岸观火,谁也不帮。

李世民对朝中因为政治出生不同割裂为三党的事情洞若观火,虽然他已经在可以扶持自己的铁杆旧部入主各要害部门,但毕竟做皇帝才两年多,父皇还健在,很多事情不可操之过急。

所以他才保留了裴寂、陈叔达这些旧党和曾经的太子党人马,只要他们闹得不太过分,留着他们也算是能牵制一下将来会愈发膨胀的功臣派。

长孙无忌、侯君集、房玄龄这些人目前是忠心无二,但谁能保证他们得到极大权力以后不会腐败变质?即使他们这一代不出问题,他们的子孙后代呢?

就算某些人很讨厌,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就算某些人喜欢的不得了,也不能就全然不提防。

帝王心术,朝中的平衡很重要。不仅要看眼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