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章 分派收成  王师北定中原日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宋代,买东西用什么?

这不废话吗?当然是用钱!后世买东西用钱,在宋代买东西,难道不用钱?

这话,说的对,也不对,可在宋代买东西确实是用钱,可宋代的钱,跟后世的钱,其实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形态。

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它不像后世那般,有统一的材质:在宋代市面上流通的钱,有用铜钱的,也有用铁钱的……还也有用金粒子、银饼子当钱的,当然,也有用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

在后世的钱,由一个统一的中央银行印发,可在宋代,是各地分别铸造。

有的地方铸的钱大一些,叫大钱;铸的钱小一些,就叫小钱;有的含铜高,是好钱;还有的含铅高,钱面发白,发脆易碎,叫白钱……

虽然理论上,不管什么钱,都是把一枚钱叫一文……也都是把一千文钱串成一串,叫一贯。

可实际上,每一文钱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十文钱,大钱就能比小钱买更多的东西,好钱就比白钱受欢迎;更奇葩的是,市面上实际流通的一贯钱,也往往没有一千文,而只有七八百文。

一言以蔽之:在宋代,国家的货币制度,其实是一片稀乱的。

如果只是日常买个菜,用二三十文,那还好。可现在,一次交易几百石盐,成交一百多万钱的时候,没有统一的钱币,那就让人抓狂了。

一枚一枚的数,显然是不现实了,只能是用大秤来称……一百八十万钱,如果全部是铜钱,那有好几吨重,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山一般!

好在徐文龙没有全部使用铜钱,而是使用了一部分银锭子和少量的金饼子一起来支付。

可就算如此,金、银、铜钱分别码好,清点完之后,也是装满了好几个框!

“苏荻……这钱……咱可怎么花呀!”一个小盐东眼睛里闪耀着光华朝苏荻问道。

其实,这钱怎么花,在昨天的碰头会议上,已经提过了:这些钱,是卖已经出产的白盐的收成,是要拿来支付各家的盐工的工钱,还有采买接下来的柴禾、粮秣支出的!也就是说,这些钱,是要按各家产的盐的数量,按比例来分的!

在总共八百多石的总产量中,苏荻的两个盐作只贡献了六十多石,按说,只能分到一百多贯。

可这次大家之所以能把盐价卖到二十多文一斤,全靠了苏荻的法子,如果不分一些给苏荻,大家都觉得有几分过意不去……

嗯……倒不是苏荻会跟谁过意不去,而是蔡金花那里会过不去!

可到底给多少,当时却没有拿出个定数来,这才有了这一问。

“大家都还记得吧:昨天晚上,我曾提过提水、晒盐和鼓风三个法子!”面对众人的眼神,苏荻举起了三个手指头,“这每一个法子,都需要大量的钱!”

听苏荻话里的意思,是准备要挪用这些钱,有一个盐东发言道:“不是,徐文龙会再运来定金吗?”

“我们可以等徐文龙把后面的定金运过来,再开始,也可以现在就开始,逐步去实现动作!”说着苏荻举起一个手指头,“第一个步骤,我们需要再招徕些人!”

“招什么人?咱们寨子里的人,不够吗?”

“制作水车和风箱,要木匠和铁匠!咱们至少要招十个木匠和一个铁匠!咱们寨里,铁匠倒是有一个,可木匠只有三个!”苏荻朝提问的盐东摇摇头道,“而晒盐是一个非常辛苦的活计,要顶着太阳,在盐池里耙盐,这种活,太苦了,若是用咱们自己寨里的人来做,工钱可开不起,得招徕流民来做……”

“招来了木匠,又该如何安置?”

“某准备再开一间木匠作坊,将那十个木匠统一到一起来管理……”苏荻说着,又给了众人另外一个选择权,“或者,我将图样给大家,让大家各自聘请木匠来做……不过,这样一来,这水车和风箱的做法,就要被这些木匠学了去了!”

这法子可是将来盐作产能提高的关键,可不能让别人学了去,大家在心里都把第二选择给否决了,可是让苏荻再开一间木匠作坊?这合适吗?

“各做各的这法子不行……”蔡永发代表众人说出了心声,朝苏荻发问道,“可你开了木匠作坊之后,又如何保证,那水车和风箱的做法,不被其他木匠学了去?”

“很简单!某会把图样拆解,那些不知根底的木匠,只能做一部分……”苏荻站了起来,把自己的座的凳子举了起来,“比如这凳子,就由这些木方和这些木板做成,别处的木匠,只是不断地制作木方和木板,而咱们自家的木匠,才有整体的图样,才知道完整的东西长什么样!”

“便依苏荻之法!”此刻,苏畅福端起酒碗,磕了磕案几,发出清脆的啪啪声,提醒众人,自己要说话了,“那么,便如此分派:此次入账之钱币,两成交由苏荻招徕木匠,开办木匠作坊,再分两成来雇佣流民……”说着,苏畅福偏过头,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