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让赵构去河北截击金人,现在突然往汴京而来,之前金人围困汴京的时候,那是打死都不靠近一步。
现在金人一走,就屁颠屁颠的返回了,简直就是个笑话。
“康王突发大军至此,恐有包藏祸心,陛下不可不防。”宗泽说道。
赵构那点小心思,不但赵榛能看的出来,凡是政治思维敏锐的人,都能看出他的意图。
赵构出任兵马大元帅,手握重兵,已经相当于实力强大的藩王。
相比于赵榛目前的中央朝廷,纸面实力差距悬殊。
这样的实力对比之下,任谁都不可能不野心膨胀。
历史上发生的这类动乱不胜枚举。
许多人都看的出来,宗泽更是敢于提出来。
赵榛当然要防,但手中的力量还是太过于有限,就是很相信岳飞的能力,也害怕就给他这点兵,是不是有点难为他了。
大宋的军制,分禁军,厢兵,乡兵三类。
能正常打仗的只有禁军,其他的都是辅助兵种,以及留在地方凑数维持治安的存在。
禁军又分西北禁军,河北禁军,中央禁军。
中央禁军在这两次金人入寇事件之后,基本已经没了。
当赵榛返回到汴京之后,更没有任何一个中央禁军等待着他的接收和整编,有的只是伪楚政权留下来的一些老弱病残充门面的军士。
河北禁军还保留完整,宗泽这队军士就是属于河北禁军体系。
但河北禁军如今已经是赵构的班底,现在等于是赵榛的敌人,那就不是他能考虑的军力了。
至于西北禁军,也已经没了往日的强盛,种师道病死,种师中被赵桓坑死,数万西北禁军在井陉之战中全军覆没。
虽说,西北军受损不小,但西北军的体系还在。折家军,种家军,杨家军依然是西北军系的主力家族,只是由于人才断层,已经拿不出任何一个可以堪当大任的大将之才。
“康王不听宣而欲入京,其心昭然若揭,如今之计,唯有遣一人督师川陕,挥兵入关拱卫京师,以备不测。”提出建议的人是张浚。
这兄弟在汴京中侥幸活了下来,本来张邦昌给他个伪楚的官员来做的,只是张浚不愿仕楚,称病在家。
直到伪楚还政于赵榛。
张浚这才出来迎赵榛入城。
城已经是残破的城。
往日的繁荣被滔天的大火毁于一旦。
按理说,这样的残破的城市,已经不适合在做都城。
但一个接着一个的危机摆在赵榛面前,却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迁都的问题。
甚至连登基这样将他的皇位合法化的仪式,也根本没时间去完成。
那赵构明目张胆的来抢皇位,如果不把他给按死,甚至连敢于劝进他登基的人也寥寥无几。
张浚是个极有眼光的大臣,在思路上和赵榛不谋而合。
河北军在赵构手中的情况下,也只能去寻求西北军的帮助。
西北军缺的是将,那就派一个将过去接管军政便可。
“谁可当此大任?”
“微臣不才,愿为君分忧。”张浚毫不犹豫的毛遂自荐,他有着十足的动力,想要在赵榛这个新朝廷中表现自己,封侯拜相,才是男人的浪漫。
而这些都需要有足够的军功支撑。
当他提出需要一个人去督师西北之时,便已经在打这方面的主意了。
张浚是个名臣,赵榛知道,并且是主战派的一员,这就足以成为赵榛新朝的班底。
“张爱卿所言甚是,宗泽,朕封你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即刻启程,督师川陕,若康王别有所图,便挥军入关。”
“微臣必不负陛下所托。”宗泽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赵榛的指派,如此国家危亡之时,更没有任何怠慢之理。
赵榛并没有用张浚,并非因为他忠心度不够而是因为张浚志大才疏。
有着为朝廷效力的决心,却没为朝廷用命的能力。
富平之战,精锐的西北大军被他搞的全军覆没。
知道历史走向的赵榛也不可能做这种愚蠢的决定。
只是张浚在得知赵榛并不用他之后,显然有些失落。
但在赵榛夸赞他不仕伪朝的高节操之后,那心中的怨念也逐渐消失。
西北军只是赵榛的布置的后手,不到万不得已,赵榛并不想调西北军入京。
那是防备西夏的凭借。
若是让西北军不顾一切的入京防守,怕是会让整个川陕都被金夏两国趁机瓜分。
大宋就再没有更好的兵源地了。
对抗赵构的主要希望仍然在岳飞身上。
赵构的二十万大军,换算成金人大军约等于两万。
赵榛手里只有一万军,交到岳元帅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