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国公训子  明末之我有系统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眼中满是兴奋和自豪,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刚拜的这个师父,圣眷居然是如此之隆。

听说这个卷轴是当今皇帝亲自派人送来的,如今就被自家师父就这样随随便便地夹在腋下,而听赵宁说,这几日时间,皇上几乎每天都会给方逸送来一个这样的卷轴。

能如此被皇上记在心里,这不是圣眷深厚,这是什么?

冒辟疆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封侯拜相的那一日,有这样一个强力的师父,显然对自己将来的仕途,大有裨益和助力。

夏允彝脸上的神色看上去有些震撼。

他先入为主地以为方逸要建造那些普通的、带着院子、厨房那样的房屋,却没想到,方逸命令人建造的是那种许多人住在一起的大房间。

方逸建造的房屋,有些类似于后世的集体宿舍。

简简单单一座方方正正的房子,前后两道门,里面两排大通铺,还是上下两层的,里面只有最基本的休息功能,每十个人睡在一个大床上,算下来每间屋子最多可以住下四十人。

宿舍分成男女两种,男女宿舍之间有木质栏杆相隔,互不相通。

这些宿舍虽然简单,但做工和用料绝不含糊,墙壁以木料和土石筑成,结实厚重,墙上开有多个窗户以通风,房顶上铺着厚厚的茅草,既能防止风吹雨淋,也能保持屋中的温度。

房顶上给烟囱预留了洞口,到了冬季,屋子里的人可以烧火取暖,以抵御寒冷的天气。

方逸要做的是什么?

安置灾民!

灾民的需求是什么?

无非就是吃饱穿暖,能安稳地睡个好觉,不至于被风吹雨打,又或是被活活冻死。

这种宿舍虽然简陋,但完全能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因时间紧迫,方逸直接就打算用最少的资金,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完成安置这些灾民的任务。

待到日后一切走上正轨,百姓们有了银钱,自然便会离开宿舍,花钱去盖一间属于自己的宅院。

这种简单粗暴的宿舍,单纯只是救急之用。

看着一座座即将成型的宿舍,夏允彝眼中露出赞赏之色,他不得不承认,七天之内盖好足以容纳一万多人的宿舍,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

一间屋子可住四十人,一万三千人则需要三百多间这样的房屋,一千五百人全力以赴之下,在七天之内,是完全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

想到这里,夏允彝不禁从内心深处对方逸又增添了几分钦佩。

此人如今虽然只是个才子,但一旦他登上朝堂,为官一方,想必也定是一个难得的能吏。

想到自己虽然比方逸岁数大,但无论是文采还是干才,都远远逊于对方,想到这里,夏允彝心中闪过一丝惭意。

此刻,在山坡下面的平地上,人群依旧在忙碌不休地工作着。

他们已经从方逸口中得知,他们如今建造的,正是给他们自己居住的房屋,想到自己等人终于可以离开那个四处透风,既不能遮风也不能挡雨的破烂窝棚,百姓们人人都是干劲十足。

终于要有一个温暖的家了!

青壮男子们负责砍伐木材,挖掘地基,以及跟着那些泥水匠们盖房子;

少年们则做一些相对较轻的工作,比如说捡拾干草树枝,打扫卫生以及搬运物资。

女人们一部分忙着给众人准备饭菜,一部分则忙着给众人缝制衣衫和被褥。

做衣服的布料和棉花方逸已经命赵宁买了回来,方逸让赵宁按照一万三千人的标准准备材料,结果这又花掉了方逸好几千两银子。

然后方逸又派人去买了大量的生铁,在古代铁价可不便宜,再加上采买的粮食蔬菜的费用,仅仅是今天,方逸就花了一万多两银子进去。

可谓是花钱如流水。

一个时辰之后,在陈子龙的呼喊声中,工地上的喧嚣慢慢平息下去,百姓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开始向某个地点集合而去。

那里是方逸划定的临时食堂,几十口大锅正在夜风中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灶台里炉火熊熊,大锅里的饭菜热气升腾。

方逸转过身来,招呼着夏允彝两人,“走吧,到吃饭时间了。”

很快,方逸便带着夏允彝等人也来到了露天食堂这边,方逸和百姓们一样,领了两个碗和一双筷子,然后就规规矩矩地排起队来。

夏允彝等人于是也有样学样地跟在方逸身后。

今天的饭食是粥和菜汤,菜汤里浮着几片诱人的肥肉片,每人碗里都会有这么几片肥肉,此外还有很多翠绿的青菜,粥食每人可以盛两碗。

“这些人盖房子十分辛苦,公子为何不让厨子多做点干饭出来,却给他们喝粥呢?”夏允彝有些不解地问道。

“夏先生有所不知,这人饿的久了,其脾胃早已习惯了饥饿的状态,这个时候若是骤然给他吃大鱼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