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踏上仕途  明末之我有系统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皇帝的眼皮底下干活,做得好了很容易就能进入皇帝的视线,得到提拔。

在外地主政一方,优点是比较自由,自主权也比较大,缺点就是离权力中心远了,升迁提拔不易。

“臣愿外放为官,臣希望能到最前线去。”方逸答道。

“哦?”天启帝顿时便是眉毛一挑。

方逸的回答,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前线?那里可有些危险,你可要想好了。”

“启禀皇上,臣这个人呢,从来就不怕危险。”方逸说道,“更何况,臣本身的武力也不弱,足以自保。”

天启帝沉默了片刻,这才点了点头。

“你的任命,这几日就会下达,你先做好赴任的准备吧。”天启帝淡淡说道,“把这边的事情交代好,蒸汽机的研发,千万不要松懈,上任你可以晚几日,这个不用急。”

方逸当即应了下来。

侍立在天启帝身后的魏忠贤轻咳一声,示意方逸可以退下了。

在一名小太监的带领下,方逸离开了紫禁城。

方逸大踏步地向着自己的府邸走去,他的心情十分的振奋。

穿越到这个时空,经过种种努力,自己终于踏上了仕途上的第一步。

方逸突然转过身来,望向在阳光照耀下,高大巍峨的红色城墙和远处隐约的宫殿。

自己将会一步步地崛起,靠着自己的力量,最终成为朝堂上呼风唤雨的人物。

然后,整顿天下,抵抗外敌,为华夏开辟一个太平盛世出来。

方逸匆匆回到府邸后,便将自己即将外放为官的消息,告诉了夏允彝和四位徒弟,众人均是十分激动,尤其是夏允彝。

夏允彝觉得自己算是跟对了主公,以方逸的能力,只要给了他做官的机会,他就肯定能有所作为,自己跟着他,也会水涨船高。

为了庆祝此事,赵宁吩咐厨子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

陈子龙、曹变蛟、夏允彝、宋应星等人都有出席,李定国拉着冒辟疆最后才到。

奋发图强丹的效力非同小可,这几天冒辟疆一直都疯了一样地做事和学习,若不是方逸命李定国时刻留意冒辟疆的动向,又强行安排他休息,方逸担心,冒辟疆真有可能会被活活累死。

这仙丹的药劲也太大了。

不过现在的冒辟疆也好不了多少,整个人看上去足足瘦了一大圈,吃饭的时候他有些心不在焉,胡乱塞了几口饭后,便匆匆离去,说是要去练习枪法。

看到冒辟疆这么勤奋,方逸心里又是担心,又是欣慰。

吃完饭后,方逸将所有人召集到了自己的书房,包括冒辟疆。

方逸打算未雨绸缪,自己即将赴任外地,总要把眼前京师的这些事情给安排妥当。

方逸居中而坐,夏允彝等人分列左右。

“今日皇上问我想去哪里,我回答说想要去前线,皇上让我回去等信,我想,这几天应该就会有宫中的旨意下来了。”方逸环顾众人,缓缓开口。

众人皆是屏气息声地望着方逸,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煤矿生意已经走上正轨,稳定住生产的同时,可以继续招募人手,把另外两个废弃的矿井也利用起来,招募的对象以失地农民,外地流民优先。”方逸说道。

明朝末年两极分化严重,土地兼并情况不容乐观,两极分化严重。

因种种原因,很多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他们中只有少数人能找到别的活计谋生,大部分只能背井离乡去远方投靠亲友,甚至有人落草为寇,化身强盗。

失地农民和外来流民是大明社会最不安定的阶层,吃不饱穿不暖的他们,很容易就能被有心人煽动起来造反,所以方逸要求招募对象优先以他们为主,目的就是为了稳定社会。

一个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国度,根本无法进行任何的建设活动,这一点方逸心知肚明,所以稳定是一切的前提。

“我走之后,卧子,这里的一切就托付给你了。”方逸望着陈子龙说道。

“请师父放心,徒儿一定全力以赴。”陈子龙站起身来,慨然应道。

方逸满意地点了点头。

“工匠局的研发工作,交由宋应星先生负责,卧子你要做好他的后勤保障工作。”方逸又吩咐道。

陈子龙点头示意明白。

“五百少年军我会带走,我走之后,卧子你便重新募集一支可靠的家丁队伍,此外,蒸汽机的保密工作,一定不能放松、大意,要把它当做所有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去做。”方逸吩咐道。

“师父,徒儿有话禀报。”曹变蛟站起身来,拱手说道。

“你且说。”

“师父,这五百少年军虽然忠心,但年龄尚浅,力量速度不足,成长起来尚需时日,徒儿以为,师父应该再募集一支以青壮为主的家丁队伍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