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八章 应对之策  明末之我有系统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直都习惯了群臣在自己面前诚惶诚恐的模样,骤然被方逸这一番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呵斥一番,崇祯帝只觉得脸上发烫,十分尴尬。

然而连崇祯自己也觉得奇怪的是,他居然没有动怒并借此惩罚方逸的想法,他只是觉得有些羞愧。

直到这时,他才想起方逸那几封被自己扔到角落中的书信,闹了半,自己之所以现在如此焦头烂额,正是因为当初没有看方逸的信,没有听从他的劝阻。

也难怪崇祯会如此尴尬。

轻咳一声后,崇祯有些底气不足地对亓诗教道:“亓卿家,给诸位阁老读一读方卿家这封密信吧。”

亓诗教急忙接旨,然后拿着书信就念了起来。

看到第一张信纸上缺了半页,亓诗教当时还愣了一下,但很快便恢复正常,若无其事地继续念了下去。

方逸在心中,首先向崇祯介绍了皇太极的实力,他禀报崇祯,敌人有十三万兵力,并且大部分都是骑兵,明军则是以步兵为主,是以方逸建议,在战局起初,让朝廷以拱卫京畿之地为主,至于其余的地方,也只能主动放弃,不予理会。

其次方逸介绍列军此次进军的战略目的,便是尽可能多地破坏大明的府县,并烧杀抢劫,抢劫财物人口牲畜以充实自己,同时削弱大明的实力。

这也是方逸提议朝廷在初期,以拱卫京畿为主的原因,因为在北方,最富裕的也是最重要的地区,便是京畿一带。

再次方逸向崇祯建议,尽快召集各路勤王兵马,前来京畿集合,共击敌军,至于统筹此事的最佳人选,方逸推荐已经退休的前阁老孙承宗。

在信件的最后,方逸则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方逸打算带着赵率教,在遵化城死守,拖住皇太极,尽力为朝廷各路勤王兵马到达京师争取时间,也减轻后金对大明其他地方进攻的压力。

同时将来后金撤退时,方逸也会从遵化城毅然出击,破袭敌军的交通运输线,让敌人无法顺利把劫掠来的财物,送回辽东。

亓诗教将信念完,老尚书张凤翼,顿时便是感动万分,激动不已。

情不自禁之下,张凤翼上前一步,禀道:“皇上,方逸一片赤胆忠心,为国为民,实在是我等官员中的楷模,尤其是他不顾自身安危,坚守遵化城,只为吸引敌军的注意力,为朝廷调兵遣将争取宝贵时间,此举,委实是智勇双全,忠义无双,老臣佩服,老臣谨为皇上贺,祝皇上得此良将贤臣,我大明中兴有望!”

崇祯皇帝此刻情绪也很激动。

因为方逸已经在信中了,整个遵化城,算上赵率教的兵马,一共可战之兵才不过五千多人,但方逸却打算带着这五千兵马,在孤单单的遵化城,牵制皇太极的十余万大军!

这让崇祯非常感动,当即暗自下了决心,一旦此战结束,定要重重升赏方逸,以酬劳他的功绩。

崇祯沉吟良久,慢慢将自己的情绪,平复了下来。

“老尚书以为,方逸的这几条建议,是否可行?”崇祯问道。

张凤翼毫不犹豫地点零头,道:“完全可行,并且方大人论证详实,有理有据,他的每条建议,老夫都完全赞同。”

亓诗教也上前禀道:“皇上,臣也是这个意思。”

崇祯听了,便将目光投向一旁的首辅周延儒。

周延儒是万历四十一年的状元,很受即位初期,急需人才的崇祯看重,于是简单的考察过后,崇祯便将其任命为礼部右侍郎,随后周延儒一路高升,直到几年九月,升任首辅,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春风得意。

不过面对皇太极如暴风骤雨般的侵袭,周延儒也是束手无策,不过他看人看事的眼光还是有的,方逸的奏折和密信,他一字不落地都听了一遍,方逸的几个建议,都是有理有据,很让人信服。

于是周延儒便也上前一步,对崇祯道:“张阁老言之有理,臣附议。”

于是,大明应对后金的对策,便这样定了下来。

崇祯下诏重新启用孙承宗,命他主持应对后金的战事,并同时将方逸在遵化城的战绩,以邸报形式,通报四方,以激励己方士气。

同时崇祯下旨,命北方各地官府,组织兵马,挥师勤王京畿,对抗后金大军。

于是,大明这座庞然大物,他的战争机器,终于开始缓慢但是坚定地运转了起来,以应付这场巨大的危机。

纷扰而忙碌的一,终于就这么过去了。

这一晚上,崇祯出乎意料地没有批阅奏折,心烦意乱的他,总是难以静下心来做事,直到最后,他索性不理那些堆积如山的奏折,而直接前去见周皇后。

崇祯和周皇后两人夫妻关系很好,感情深厚。

古代很多皇帝都是后宫佳丽三千,风流好色,但崇祯并不是这样的人,自始至终,他只有一位皇后,两位贵妃,算得上是古代皇帝中,难得的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