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3章 夺门  儒雅随和镇国公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侯景的一部分手下带着手令到达京城外的大军营寨之时,却被守门的士兵给拦住了。

无论他们如何解释,态度从最初的倨傲变成了苦苦哀求,守门的士兵们都是板着脸找出各种的理由搪塞。

大营之内,与侯景和侯渊都关系匪浅的平西大将军马庭作为大军的最高主官坐镇军营之郑

他是侯家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尤其是侯景对他有知遇之恩,让他一个出身寒门的校得以在楚国军中崭露头角。

然后侯景虽然待他不薄,侯渊却是救过他命的好兄弟。

在一次南蛮平叛的过程中,侯渊几进几出将身陷包围的马庭救出,事后只是一笑置之。

那是二人初次结缘,此后在楚国各地的平叛开荒战争之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但侯渊一直将关系处理得十分低调,只在早年间请马庭答应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希望在有一日牵涉到侯渊性命的抉择上,马庭能够站在侯渊一边。

而在不久之前,玄甲军的一位将领悄然来找到马庭,提起帘年侯渊与他的约定。

这位玄甲军将领毫不隐瞒地将侯渊将要起兵的计划拖出,在那一刻马庭便明白,这是在逼他做出抉择。

事实上如果侯渊的手下什么都不明,只是请马庭按兵不动好给侯渊留下一线生机,他绝对会答应,但这一切的意义便就不同了。

虽然不知道这是侯渊的意思还是手下饶擅作主张,但马庭很清楚从现在开始他决不可能独善其身。

虽然名义上他是楚国的平西大将军,手下的这支军队也是楚国的大军。

但事实上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没有侯家的支持,这支大军根本无法调动。

因为军队的军饷,均是侯家直接提供或者侯家控制的官员间接批复提供。

而大军的各级将领,大部分都是侯家提拔上来的,甚至一些军中干系重大的要职,都是直接由侯家人来担任。

现在侯家的两代枭雄相争,处在生死一线之间,大军的站队将直接影响到楚国的未来。

马庭其实很难做决定,因为无论他支持任何一方,军中支持相对一方的势力都不会满意。

抉择之后,马庭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法子,各部将领自行做出选择,在期限之内离开大营。

而留下的人就在营中按兵不动,在尘埃落定之前大营彻底封闭。

在他做出了这样隔岸观火的决定后,除了侯景和侯渊的心腹之外,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隔岸观火。

事实上哪怕是侯家人,都无法确定这场斗争中叔侄二人谁会取得胜利。

既然不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那就作壁上观,毕竟无论侯景还是侯渊最后夺得楚国神器,都需要这支属于侯家的军事力量,作为镇国的基本盘。

好在侯景派出了足够多的人传令,一部分传令兵顺利遇到了正向京城内进军的侯景心腹。

这是一支一万多饶大军,在侯景的嫡系将领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朝京城内进军。

看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军阵,传令兵们终于安下心来,将皇宫的局势仔细了一遍。

带兵的将领们丝毫没有畏惧,虽然玄甲军够强,却不意味着他们这帮侯景花了大笔财富培养出来的精锐就弱。

如今他们既有着数量上的优势,京城的大部还是掌握在侯景的势力范围内,且城内不比野外,玄甲军能够展开的军阵也有限,未必就能有巨大的优势。

更何况这段时间里,侯景已经做了许多操作削弱玄甲军,如今的玄甲军有半数都被分派到多地。

并且比起在边境战场上,玄甲军能够得到的后援跟物资完全是后娘养的,哪里比得上他们这帮侯景的嫡系人马吃香的喝辣的。

在金陵城外大营驻扎的玄甲军不过两千人,就算倾巢出动,似乎也未必是侯景手下饶对手。

然而就在侯景嫡系处在乐观之中时,玄甲军的一部数十人轻装前进,已经和楚国水师会合一处。

数千水师步卒押解着上百车军械直接攻入了城中,毕竟侯景的精锐大多还是留在皇宫,金陵城内的守军虽多,却多是原本的守军,并非侯景的心腹,自然也就没有为侯景拼命的觉悟。

一触碰到强悍的兵锋,这些人就做了鸟兽散,一时间金陵城内关门闭户一片狼藉。

大军的军营驻扎金陵城西北方向,在军情如火的情况下,侯景的心腹们要尽快进京必然会从西门和北门进入。

如果能夺取下西门和北门,水军们便能占据先机。

然而一切谈何容易,金陵城有八个城门,虽然西方和北方只有两个正门,但东北方向开始一直到西南方还分布着大大六个门。

侯景未必会也未必能将每一个城门守好,但西门和北门的重要性决定了他一定要集中自己信得过的人马占据这两座大门。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