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7章 巡察御史  儒雅随和镇国公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家堡的土地的确十分贫瘠,在秋收之后,少雨的刘家堡土地缺乏雨水滋润,居民想要用水,得走上数里路到河边去取。

如今有了洋芋,刘家堡的村民们倒是终于有了盼头,之所以能种出最高的产量,最大的原因还是穷怕了,把洋芋当做了救命的稻草,玩了命的种出来的。

当陆遥一行来到刘家堡的时候,远远地他们便忍不住下了马。

刘家堡的房子都是土坯房子,许多都已经干裂,全靠修修补补勉强支撑。

陆遥他们生怕马队的动静再大一些,会把刘家堡的房子都给整垮。

所以他们留下一部分人看着马匹,陆遥和阿虎带着几个兄弟走路进了刘家堡。

此时的刘家堡村民们都被巨大的动静吸引,但没见过这般阵仗的村民大多害怕得躲到家中甚至地窖中,不敢面对陆遥他们。

陆遥带人走了许久,才见到一行人迎了上来,为首一人虽然看起来黝黑精瘦,气质和眼神上却与其他人迥然不同。

他打量了陆遥他们一番,行礼道:“敢问可是忠武伯阁下?”

陆遥愣了下,在这偏僻的刘家堡,竟然会有人认得自己。

于是陆遥点头道:“正是,足下是?”

此人拱手道:“下官乃是巡察御史房正越,此次受命巡察直隶北部。

也是刚到黄桐县不久,听黄桐县县令推广洋芋种植救活了无数贫苦百姓,所以到了刘家堡查看。

下官曾在大朝会上见到过忠武伯,虽然一面之缘却是印象深刻,所以现在能够认出伯爷。”

陆遥看着房正越的状态,很明显是风餐露宿了许久,与寻常老农无异,不由得十分感动,主动搀扶住房正越道:“房御史能够深入民间考察饥苦,不愧是大周肱股之臣。

陆某今日打扰了房大人和刘家堡的村民,实在是于心有愧。”

房正越并不知道陆遥前去祭孔的事情,不由得好奇道:“伯爷到此处可是查探洋芋在贫瘠之地的推行情况?”

陆遥汗颜道:“实话实,本来陛下派陆某前去祭孔,但路途遥远,车队带着大量的物品和人员行进缓慢。

所以陆某带着人四处走走解闷而已,不过一路上倒是听了许多关于洋芋的事情。

之前倒是遇到过一些地方,有人觉得种洋芋只是有利于贫民却对乡绅没有好处,所以对种植洋芋十分排斥,甚至动用各种关系抵制阻止农民种植洋芋。

虽然陆某十分痛心,但想想下如此做的地方何其多,唯有想出完全的对策,才能让洋芋顺利推行救活更多的百姓。

为此陆某不得不多走一些地方,希望能够找到些灵福”

房正越激动地道:“房某以往总是听伯爷玩世不恭,但伯爷练精兵、种洋芋、开煤矿,所作所为无一不是为大周的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谋福祉。

今日得以在此与伯爷相遇,房某总算明白,伯爷乃是大忠大义,心怀百姓的大气魄之人!

伯爷所见,其实房某也有所耳闻。

虽然房某愚钝,无法想到万全之策,但作为巡察御史职责所在,却是可以与那些在百姓身上吸血的蛀虫斗上一斗。

房某能多斗倒一个贪官,一个土豪劣绅,便能多让一方的百姓吃饱穿暖。”

陆遥点头道:“房御史能有此想法实乃大周之幸百姓之幸。”

房正越道:“其实前几日房某还在正定县,比起黄桐县,正定县的条件实在好上太多了。

那里有广阔的平原沃野,也不缺水用。

所以种起洋芋来真是得独厚,随便种植就比刘家堡人拼命种出来的多。

如今他们引进了东山的养猪之法,产出的肉猪已经成了名产。

正定县的百姓,有福气啊!”

陆遥点头一笑:“不知房兄在黄桐县有何收获?”

房正越道:“黄桐县的条件确实差了些,若不是仰仗县令王勤与隔壁两个县的县令还有几分香火情,恐怕会更难啊。

正定县和保平县明明洋芋种得更好,却并没有去制造洋芋粉条,反而把多的洋芋卖给黄桐县。

这便是看在王县令的高风亮节上,给黄桐县人一条活路。

但房某实话实,以往并非谁都觉得洋芋是好东西。

现在三个县靠着洋芋得到了好处,恐怕今后许多县便会跟进。

那些比黄桐县条件好的地方,产量自然会更高。

而洋芋粉实话技术并不复杂,等其他县也开始生产洋芋粉了,黄桐县的百姓再要靠洋芋粉致富就很难了。

这也是房某颇感无奈的地方,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陆遥站在一处山坡的边缘,眺望着干涸的田野,这些田野分布在丘陵上,很难找出一块完全平坦的土地。

哪怕在科技发达生产力极高的时代,如黄桐县这样的地方,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