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粮食战争  扶汉季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雒阳里,虽至盛夏了,但却不见半点的怏色,仍旧是一片生机勃勃。

此生机非树木生长,草木精灵的生机,而是人族得以存活,百姓得以安宁的生存的生机。

毕竟这雒阳城还是整个天下的中心,外界的纷扰,少有能碰到这里的。

除了那些走投无路的灾民们。刘辩苟中带刚的打法,还是变相的给雒阳城注入了生机。

卢陵在雒阳售卖了一个月的粮食,正式的将粮价压了下来,刘辩也借着一些粮商们的库存,从他们那买粮食,消耗他们的库存,此消彼涨之下,这些所谓的粮商们,还是没能熬过刘辩。

自感到了时候的刘辩,再次发出了诏书,开始实施了最新的政策,粮食保护价格!

当然,能做到这些事情,刘辩还是动了好大的手脚的。

咳,手段略有些无节操,不解释做法。

要知道谷贱伤农的道理自古有之,这些粮商们干的也正是那些不要脸的勾当,极为人所不齿,所以刘辩收拾起他们也是毫不留情。

具体就是,粮商们先是威逼利诱,利用佃租田租等高额的债务,让农民低价出售粮食,粮商们再高价卖出去。

很简陋的手法,但是用起来却是无往而不利。

不卖?

他们都是洛阳城里老牌的粮商了,自然有的是办法让那些卑贱的.泥腿子们自愿出售自己手里的粮食。

于是,刘辩的最低粮食收购价格,便应运而生了。

除了那些粮商们,跟死了爹似的,哭着喊着抠着自家保护伞的门墙,想让自家的保护伞为自己争取--下。

当然,直指绣衣使者们一亮腰间的牌子,那些还在写奏章的大人们,也就只能偃旗息鼓了。

如今这个世道,还没人敢撄特务头子的虎须。

兰台

作为东汉王朝最大的藏书阁,兰台之名绝对是响彻了十三州的。

毫不夸张的说,除了暴秦的法律,书籍有些不完善之外,这里面搁置的书籍,囊括了-整个汉朝时代的精华!

名传了千古的扁鹊后人,淳于家族的医书,这里有!

黄老学的经典,注释,这里同样也有!

甚至是儒家墨家法家各类典籍的拓本,这里都有。

这里的一切都在说明一件事情!

刘氏作为封建时代最大的地主阶级,刘氏的如今所拥有的底蕴,仍旧不可想象!

荀家荀绲的儿子,那位荀彧荀令君,被天子特诏在此面见陛下。

虚岁刚足二十七岁的荀彧,听闻被特诏在此面见天子,即便是荀彧的心性,也不由得激动起来。

一方长案上,摆着两盏灯烛,几卷竹简,上好的笔墨,几张纯白色的纸,还有--些新鲜的瓜果。

一早,就有传礼的宦官将荀彧带到了此处,让他在此等候。

不过,从进宫到现在,荀彧自己算着,自己差不多已经在此等候大半个时辰了,而那位天子竟然还没来。

荀彧本就是个好读书的,一身儒名也名传乡里,而今被放在了这个天下最大的图书馆里,荀彧怎么可能忍得住其中的诱惑?

站了半个时辰之后,便忍不住在这藏书阁里游转了起来。

这里有的书已经成为了孤本,连家大业大的荀氏都没有。

无论是萧何的汉律,还是董江都的春秋繁露,亦或是那本名为白虎通义的,都让荀彧获益匪浅。

拿起一卷竹简,跪坐在长案前,细细研读了起来。

也幸得这里是兰台,没有外边那么多的规矩,要不然,凭着荀或这样的举动,少不得有人要参他一个僭越礼仪之罪。

在荀彧读得出神的时候,刘辩已经悄无声息的来到了荀彧的身后,静静看着荀或。

刘辩故意来迟了半个时辰,本来是想看-下这位的心性如何,或者说,是不是那种不知道变通的古现在看来,并不是。

当然,刘辩也不会突然恶趣味发作,在现在去打扰人家看书的兴趣,把人家吓一跳。

刘辩也需要汲取这个时代的知识,将这个时代足够了解之后,才能好好制定下一步的计划。

-卷竹简能记载的文字,着实.没有多少,刘辩瞟了几卷之后,便放下了。

借鉴那些方针可以,借鉴之后大不了套个古代的皮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拿起来用。

但是,要是干出直接从历史的废墟里捡起来擦擦再用的事情……

除非刘辩疯了,要跟士大夫玩复古,否则,那群心心念念着要复古的士大夫们,躺在棺材里都要笑醒了。

刘辩正在发呆,荀彧却看得飞快,不多时间,荀彧的爪子就伸向了刘辩这边。

“嗯?”

荀彧低着头,看的是一本春秋注释,作者是董仲舒,荀彧看至将尽了,下意识的就将手伸出去拿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