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三章 开新科  扶汉季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允带着更为畏惧的神色,匆匆看了一眼曹操便离开了。

到最后刘辩也没杀他,不是因为他的资历,而是刘辩需要他,否则,刚才在殿内,刘辩就能收拾了他。

王允在见识了刘辩的手段以后,也将才来到雒阳时的那些小心思给抛得一干二净。

绝对不能小看……绝对不能小看这位天子!

他在陈留见过袁绍,他在进入雒阳前同样也见过张邈,但是,坐镇中枢的刘辩手中的大网竟然将这两人统统笼罩着!

可怜袁绍,竟然还自以为是作为尚书的袁隗给他争取的逃跑的机会。

殊不知,他根本就没有逃离出刘辩的目光!

张邈还在为暗中资助袁绍脱离雒阳未被刘辩发觉而自我感觉良好,王允留在陈留的时候,张邈就常常在王允面前炫耀自己的豪义。

可笑那时候的自己因为张邈是八厨之一,对张邈也是多有敬佩!

现在看来,这是何其可笑的事情?!

……

如果说,太学生是东汉最高学府,那么,洪都门学就是东汉的第一所技能型专科院校。

而太常,除了负责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礼仪以外,一般来说,就是掌管着太学,以及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荐举等事务。

所以太常一官府衙门,又是培养,拔擢通经学的人才为官的重要机构。

当然,这并不是说太常署衙门就是什么有油水的衙门了。

不信?

看看这位太常卿……

太常卿姓虞名升,说是名臣之后,却也已经沦为了路人甲油丙丁了。

他的先祖还是光武皇帝时的执金吾,后来么,自杀了。

随后家愈渐清贫,子孙寒餧,刘辩好不容易将这位再封为侯,承了他老子虞放的侯爵,都亭侯!

也算是承了香火了。

一代太常卿,都已经混到想要在皇帝面前露面刷存在感都不可得了,可想而知,他已经穷到了什么地步了。

要知道,汉代贿赂成风,只要撒钱你可以见到宫里宫外的任何一个人,可想而知,虞升究竟有没有多余的油水来贿赂别人了。

只是自从刘辩登基以来,所有的考子直接不从太常署路过了,以前门庭若市的地方,现在更是连一个拜访的都没有了!

在科举的开始以来,太常几乎也就失去了考核博士,拔擢官吏的职能,几乎成了一个空有清名而无实权的官职。

这种情况下,虞升自然不愿意在太常卿的位置上被边缘化,所以无论是为了他的家族和背后代表的士族,还是为了个人的权势,他都要极力促进太学的重组,不能让天子门生抢了他们的风头。

只有这样,他手头的权力才会增加,关东士人才能借此恢复实力,在太学中分到一大块蛋糕,重新占领部分舆论的阵地。

至于制高点?

他是想都不敢想了!

在当今天下,若论谁对舆论把控得最强,那必然要数天子了,天子牢牢的站在制高点,他们这些人,已经连站上去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了!

底下这一个个说的天花乱坠,皇帝心里却是冷笑连连。

自中平六年夏四月一事以来,朝廷对于太学的态度一直就是忽冷忽热的!

那白衣人是如何进的天子驾崩之处?

谁放他进来的,他的同党是谁?

这一切的一切,都仍旧还是未知的!

由此,天子门生一出现,洪都门学重整以后,太学生的地位便迅速下降,直到存在感几近于无!

到了现在,鸿儒馆大兴,势必就该重组太学了,这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太学可不仅仅只是教育机构而已,他同样也是东汉经学士子的聚集地,精神圣地!

但是,重组可以,重组以后该怎么办学,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该读什么样的书,这其中的弯弯绕绕,自然也该有个变化了。

要知道,百多年前,太学是皇帝手中用来引导社会意识的工具,而百多年后,太学却成为了士族挤压皇权,宣扬自己政治主张的舆论阵地。

这变化不可谓不大,却也是光武皇帝时期就埋下的祸根。

士族出身的大儒在太学取代了光武祖孙三代皇帝好不容易抢在自己身上的职责,拥有了东汉社会意识形态的最高解释权。

自此之后,太学生无论是出身豪强还是寒门,都被人为的利用起来,组成清流,营造舆论,抨击权臣。

大概就是:我说你不对,你就是不对,对的也不对!我说你有罪,你就是有罪,没罪也有罪!

em……

已经扭曲了……

更明显的就是导致了所谓清流势力在汉末逐渐坐大,直接脱离了三方的把控!

在孝桓,先帝时期的几次党锢,任用宦官都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