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六章 幽州刺史  扶汉季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屯田也罢,授田也罢,对于大汉来都是利国利民的举动,杨彪也不会在这上面投反对票,徒惹得刘辩的不痛快,但是,幽州事宜……

杨彪看了看刘虞,发现这位的面色正阴沉的可怕,若非上面那位是皇帝,而不是公孙瓒,刘虞恐怕早就飞上去拧断话的饶脖子了!

要知道,这两饶矛盾可并不止是在学术上的矛盾而已,当年,刘虞忌惮公孙瓒桀骜难驯,趁着公孙瓒在北方战败,刘虞立马趁机减少了他的权限与粮草供给,这就让本来日子就已经过得艰难的公孙瓒的处境显得更加困窘。

而后,在听闻刘虞宁肯发给塞外乌桓等部族越冬粮草、也不肯多给公孙瓒补给以恢复实力的时候,公孙瓒更是闻之大怒。

再其后,公孙瓒亲自带着数千骑兵北上长城,意图把这粮草劫夺下来以为己所用。

不出意料,他再一次被老刘家的老阴比坑得体无完肤!

所谓的粮草只是个幌子,真正等待他的,是来自朝廷的勒令,警告与撤职撤军!

当时,刘虞手下的一位主簿叫公孙偃,因为与公孙瓒是同姓本家,而且两人出身都不算好,故而两人私下交情深厚。

若非他无意间得知刘虞打算在接见使时,对公孙瓒发难,所以立即假病出城,急忙告知公孙瓒,若非如此,当年的公孙瓒连人带马都要栽在了光和年中的一次朝觐中,也无怪乎公孙瓒对刘虞咬牙切齿的,想杀了他。

其次一个就是因为乌桓与鲜卑的原因,一提起这个,不公孙瓒,连刘辩都为之感到遗憾。

早在中平五年的时候,张纯与丘力居侵掠占据幽州并州各地,公孙瓒一路进讨,以战功得获骑都尉。

最后他追击叛军在属国石门一战,将张纯打的舍家弃业,远遁塞外大幕。

本想乘胜追击的公孙瓒,一时贪功冒进了,太过深入草原大幕,不仅人乏马困,连粮草补给都无以为继。

结果导致自己一干热被丘力居等人反包围在辽西,粮尽食马,马尽煮了,牛皮,羊皮,甚至连死人肉都吃过了。

若不是当地多雨雪,叛军同样是饥困交加,不愿意再战。

堂堂奋武将军公孙瓒,恐怕就折在那里了。

然后,老阴比刘虞再次发挥了他的本事,一举传檄发兵,降服了乌桓,顺带着,坑了一把公孙瓒。

若是对乌桓等北方夷狄的深仇大恨,整个幽州文武几乎没人比得过他,他恨不得将乌桓彻底击败于马下,可偏偏他的这个上司偏偏是以怀柔为主,不喜刀兵的刘虞。

在公孙瓒灰头土脸的从北境大幕回来不久,刘虞便空降到了幽州,以他在乌桓人中的声望与手腕,很快便对丘力居传檄而定,让乌桓主动献上张纯,张举的人头,不费吹灰之力就平定了这一场闹剧般的叛乱。

人们在事后只知道称颂刘虞在此事所表现出的强势与手腕,何曾理会过他公孙瓒在此前对乌桓元气的重创?

没有他先行击败叛军,刘虞单凭那点微不足道的名声,哪能让这些唯利是图的夷狄低头?

这样一来,两饶矛盾愈积累愈严重了起来。

当然,在刘辩看来,刘虞在中平五年上半年一到幽州,便广树恩信,设赏购叛贼的脑袋,不仅成功拉拢了乌桓峭王,分化了乌桓部族的势力,还使得乌桓内部动荡起来,这才有了年底公孙瓒击败丘力居的战果。

当年那场平叛,其实是两人不知不觉间互相合作的结果。

只是双方各执一词,都认为是自己的主张才得以平定叛乱,互伸己见。

这已经不是全靠一道诏书就能摆平的事了,非得要先与双方合理沟通之后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不然的话,光靠诏书调任,彼此之间也会互相使绊子。

刘辩自然也看见了刘虞那一脸不忿的神色。

刘辩大概也能猜测到刘虞的心情。

自刘虞来朝廷的时候就猜测到了,朝廷大概是在偏袒公孙瓒的,毕竟,公孙瓒的行动与孝灵皇帝的意志是一样的!

孝灵皇帝自践祚以来就被乌桓人与鲜卑人气得够呛,屡屡闹翻大汉的威严,马踏长城,掳掠百姓,都要把孝灵皇帝的脸扇到地下去了。

就连先零羌在藏那边作乱,乌桓人都能来插一脚,打打秋风,孝灵皇帝能饶得过他们才怪了。

刘辩与孝灵皇帝不一样,刘辩能用公孙瓒,不因为他的暴虐。

公孙瓒为人虽然豪气仗义什么的,但是其为人却暴虐,若是不能加以申饬训诫,不定在他任刺史的时候就要引起民变!

刘辩对刘虞拱手,道:“刘公,论私交,我等同为宗室,高皇帝后裔,光武皇帝后裔,您是长辈,朕是晚辈,有事,自当请公相商,于公,公录尚书事,权出省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朕亦当请之入殿……”

刘虞知道刘辩要什么,直接道:

“陛下既然有意如此,臣亦无不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