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2章 大结局  农家小旺媳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家话,算了算了。”柳氏这才开口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何苦来着。”

要是说起来,他们家的事更多。

王氏更不是个好相与的……

小余氏这才讪讪地闭了嘴。

花椒什么也没说,抱着孩子回了正房。

清官难断家务事,人家家里的事,她可不想跟着掺和。

相比女人那边,男人们这边可就安静了许多,梁玉作为许由的师父,被裴家奉为座宾,是正儿八经的长辈,跟裴春山坐在席,裴泽虽然是晚辈,但他是当家人,得负责招待席面的每一个客人,就坐在了梁玉的边,平日里他跟梁玉没多少交集,但今儿坐在一起,也难免多聊了几句闲话,一个让皇不放心的镇南侯,一个前来暗探他的宫廷内卫,两人心照不宣地寒暄,客套而又疏离。

酒过三巡,梁玉似乎微有醉意,举杯跟裴泽碰了碰:“听说侯爷在禹州置办了千亩良田,真是可喜可贺,梁某真是羡慕侯爷,娇妻娇儿相伴,日子逍遥自在。”

“我能有今天,全靠皇恩浩荡,愿我大梁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五谷丰登。”裴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梁玉也跟着干了:“我就喜欢跟侯爷这样的痛快人打交道。”

许由又给两人斟满酒。

他最敬佩的人除了大舅哥裴泽就是他师父梁玉了,他师父梁玉见多识广,吐谈不凡,让他感受到了另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从来不知道,人还可以如此精彩地活着,竟然比唐掌柜知道得还要多。

裴春山虽然是长辈,但说不出场面话,一个劲地招待关六斤老林头和汪七汪荣他们喝酒吃菜,裴润和裴满两兄弟则小声地说着话,裴润劝裴满历经那事,要好好经营丝绸铺子,裴满连声答应,眼下他就指着丝绸铺子养家糊口了,关六斤汪七汪荣跟老林头比较谈得来,四人也聊得热火朝天,时不时跟裴春山谈论海里山地里的事,气氛很是融洽。

“哥,我看前几天你跟老三在虎啸岗补种药材,老三这是不走了吗?”关六斤问道。

“走,他得回豫城那边。”裴泽一直是裴春山的骄傲,见关六斤问,面带笑容道,“他在禹州买了千亩良田,他顾不家里。”

“买那么多地干嘛?”关六斤很是惊讶,“那么多地,能忙过来?”

汪七汪荣早就听说过此事,父子俩很是自然地笑笑,汪荣道:“看你这话说的,别说一千亩了,就是一亩地,老三还能自己去种不成,只要有了地,不愁没人去种。”

“这倒也是。”关六斤也是见过世面的人,挠头道,“我倒是忘了这茬,我寻思老三也忙不过来的。”

“以后你就跟着老三享福吧!”汪七拍拍裴春山的肩头,笑道,“你养了个好儿子。”

媳妇也好,又有了孙子,不用家里人操心,又有本事。

这样的儿子难找。

裴春山哈哈笑:“都一样,都一样。”

裴泽说了,不让他太累,在家里能帮他打理好虎啸岗的药材就行,至于鱼塘那边,他已经安排好了人在帮忙,不用他操心,家里的地种点够吃的就行,不用种太多。

三个儿子都有房有船有事做。

女儿出嫁也住在镇。

裴安读书很不错,以后若是能考取了功名,裴泽也不会不管,他现在是一点压力都没有。

“林叔酒量好,得多喝点。”裴润给老林头倒酒。

这些日子他在酒楼帮忙,跟老林头打交道多一些。

彼此很是熟悉。

“多谢多谢。”老林头也没推辞,他虽然是外人,但跟众人相处久了,也跟一家人一样,他跟老李头唐掌柜商量好了,再做两年就都回家养老,毕竟主子已经安身过日子,他们没必要再跟着了。

热热闹闹地吃完饭。

众人才尽兴散去。

按风俗,当天晚,许由得带着裴莺回家,但许家在镇的宅子还没完工,许家父母有交待,让他们不用当天回来,多盯盯新宅那边的事,小两口也就心安理得地住下。

袁老太太喜欢热闹,非得留裴春花一家和裴润裴满两家人吃晚饭,裴春山是大孝子,哪有不依的道理,王氏虽然不愿意,但碍于女婿在,也得强装笑颜地张罗着做饭。

茗香楼晚还要招待客人,一大家子的晚饭就在新宅那边吃。

冯氏带着福娃来的,袁老太太招呼她炕喝茶,冯氏也不推辞,抱着孩子坐在她身边,袁老太太拉着福娃的小手道:“如今你也是有儿有女的人,享福的日子在后头。”

冯氏笑:“托老寿星吉言。”

“你还在路菜馆那边忙活吗?”袁老太太问道。

“我不去了,都交给茂哥儿了。”冯氏笑道,“我家那口子说还是愿意打渔,前几天又把渔网都翻出来了,说要跟着老三学着在海里养鱼,然后去仙灵岛那边卖,也不少挣。”

原先她跟花椒合伙做路菜馆还行。

但如今花椒不住在这里,以后要在豫城长住,她跟关茂两口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