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蝗虫四起,遮蔽日,一时间流言遍地。
古人对人感应之笃信不疑,认为所有灾祸都是上发怒降下的惩罚,源起于王道不校
彼时,玄武门之变过去不久,李世民杀兄建成、弟元吉在前,逼迫李渊退位在后,留下了永远也无法回避的污点。
于是,朝野上下莫不猜测,此次蝗灾与玄武门之变有莫大干系。
李世民心中窝火又无可奈何,总不能堵尽下悠悠之口。难不成下道诏书,严禁下人不得瞎联想?
不得不,李世民生一位好演员,只是被皇帝职业耽误了而已。
他与魏徵一出君臣相得的尬剧,时至今日仍让人津津乐道,起码在魏徵活着的时候没演砸。
一日,他于日李万姬,哦不,日理万机中抽出一点时间,在房玄龄、魏徵等人陪伴下,前往皇家林苑查看农作物的损失情况。
纳尼?体察民情不应到民间的田间地头吗,到皇家林苑算怎么一回事?
李世民身为资深演员,做戏就要做全套。
那种开机一副表情到底、台词、背景靠抠图的鲜肉,老戏骨自不屑为之。
下面这一举动,把房、魏二人吓了一跳,连忙规劝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蝗虫,你竟敢食我百姓粮食,朕生吞了你们!有事冲着朕来,哪怕吃掉我的心,也别伤害我的百姓。
房、魏二人稍微劝了一下也就不劝了,他们也是老演员,知道该怎么配合,把这出爱民如子的大戏唱下去。
李世民是古代食蝗第一人,这个周邵是不相信的。
用膳都有专人试菜,从没吃过的东西敢入皇帝之口?李世民早就过,当年打仗的时候,没少吃考蝗虫,蚊子再也是肉,这东西没毒。
甚至生吃这事也存疑,为何选在皇家林苑,只带房、魏二人?不定近侍早给弄熟了,是烤是炸那就不得而知了。
此蝗何幸,竟以子之腹为葬身之地?蝗虫若有灵,自当感激涕零。
今有生撕鬼子,古有生吞蝗虫。
蝗虫也吃了,主角表演完了,该死群演们上场了。
自是蝗不复成灾。
在太宗感动地的一番表演之下,蝗虫们深感羞愧,竟纷纷自绝于人民,一场席卷而来的蝗灾也消弭于无形。
这演技,啧啧,若不是当时没有奥斯卡,不然一个金人妥妥到手。
贞观政要这段记载,能相信吗?
反正周邵是不信的,因为卖力表演的皇帝与大臣们没能让蝗虫消失。
不过皇帝作秀,影响自然是巨大的,效果自然是刚刚的,流言最起码压了下去。
罪己诏?不存在的!不过是关中之地而已,又不是全下都遭了灾,以大唐现在的力量,赈灾不是问题,问题是灾难过后的恢复。
回到太极殿,李世民下旨,令杜如晦、尉迟恭、周邵三人,协同太子李承乾,共同赈灾,务必令灾民不至有饥饿之虞,否则提头来见。
右仆射亲自出马,自然是手拿把掐。
李承乾在前面冲锋陷阵,杜如晦在后面安抚百姓,尉迟恭四处逡巡,看谁有造反的苗头,立刻下手,周邵负责善后,拾遗补缺。
所以李世民是明君呢,选择的这四个人,性格各异,手段不同,但是配合之下,竟然完美无缺。
百姓们领了粮食,大呼太子仁慈、陛下万年、大唐万年,恨不得马上为了老李家去死。
偶有不满的百姓,杜如晦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经验与人望,和颜悦色的就跟知心大姐姐似的,跟人家谈心,谈理想,谈未来,一些家长里短,家里几口人,明年的种粮可还有?能不能保证灾难过后重新开始种地?
尉迟恭就很干脆了,前面那两人办完事,还有不满的,拉出去就是一顿板子,打完板子还不服的,那就关起来,有聚众喧哗的,立刻擒拿,情节稍轻者关押,罪大恶极者当场斩杀,毫不留情。
相对于前三位的快刀斩乱麻,周邵就头疼无比了。
关中之地人口密集,加上长安,有近五百万人口,这次蝗灾席卷关中,堪称悲惨,至少有两百万人口衣食无着。
李世民信心满满的占城稻也不一定够用,两百万衣衫褴褛的难民,一旦处理不好,那就是两百万揭竿而起的义军。
所以周邵的任务,除了安抚难民,还要给难民找出路,更要严格要求难民们,遵守他所制定的各种条例。
所以他需要很多的人手。
一封书信去青云!老李纲一声令下,与袁罡、阎立德二位,一起带队,前往支援。
这算是一场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