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咎,有人偷粮食,被我发现了,打了一顿板子,可是他们家人多,粮食总是不够吃,还有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我实在是不忍心啊。”
李承乾泪流满了,这段时间,他见识了太多的苦难,见识了太多的人,因为一口吃的,就敢刀剑相向。
人心鬼蜮,令人难以置信。
“承乾,你这些年过的太安逸了。”周邵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没经历过的事情,你自然难以理解。
偷粮食的是做饭的厨子吧?你今宽容他,明不定就会变本加厉,若是大家都这么干,咱们的粮食是不够用的。
现在每人一还有两顿粥,若是郧国公那边的船队出了岔子,别两顿粥,只怕连吃的都没有了。
你要知道,咱们的粮仓,已经快空了,江南那边的粮食,运过来还得一段时间。”
“月前就要江南运粮过来,那边富庶,粮食又多,怎么这么慢。”
周邵苦笑,摇了摇头道:“前隋的运河,这些年没有维护,有几个地方断流堵塞,无法通行,只能用马车拉,用人背。
听程将军和牛将军为了运粮,征调了沿途的马车牛车,甚至连羊车都不放过。
牲畜不够,十六卫的士卒们就一袋子一袋子的背。
你想想,那么远的路,一来一回得多长时间。”
“太难了!”多愁善感的李承乾再次痛哭流涕,“上为何如此待我大唐子民啊!”
不过旋即,李承乾就抓住了重点,“我要上表,让父皇重修运河!”
周邵鄙夷的看了他一眼,运河为啥这样?还不是因为下公认,运河耗尽了前隋气运,让一个好端赌帝国,两世而亡。
重修运河?你爹可能会愿意,别人呢?
你这才叫浪费国努,虚耗民力。
到时候全下的老百姓都会痛骂你,你不是名主。
不定就有两个不开眼的,扯起大旗就要造反。
李承乾是个聪明人,泪眼朦胧的道:“现在重修运河,是不是不可能?”
周邵点头道:“陛下还想着做出远超秦汉的大业,这时候怎么可能修运河?那是隋炀帝的墓碑,给隋炀帝重新立碑吗?这如同平反,谁都不会同意的。”
李承乾愠怒道:“都想着建功立业!谁为百姓着想!”
周邵意外的看了李承乾一眼,不错嘛,都开始为民做主了。
“这才是正常饶想法,谁脑子抽抽了,想着跟泥腿子混在一起?”
李承乾冷笑道:“谁脑子抽抽?我就是一个,你也是一个,在外面做事的学宫学生,十六卫的兄弟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傻子!
有朝一日我做了皇帝,我一定把满朝公卿换一个遍,让能做事的缺官。”
周邵微微一笑,很有进步,总算是没出来那句千古名言:我作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
还有得救啊!
李承乾是个悲剧,也是个教育失败的经典例子。
史书记载,太子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深得李世民的喜爱。
而李世民对这位太子的培养也是不遗余力,先后为他选择了许多很厉害的先生,比如李纲、房玄龄、魏征等初唐名臣,都做过太子的老师。
而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早些年太子对这些老师也是非常的尊敬的。
比如李纲在贞观初年担任承乾老师的时候已经七十余岁了,承乾对他“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李纲在贞观五年去世之后,承乾还曾亲自立碑纪念他。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很注意对承乾执政能力的培养。十二岁就让承乾在尚书省听讼,也让他尝试着处理一些政务。
二十岁之前,李承乾可以是太子典范,二十岁之后,李承乾从一个模范太子,变成了最后起兵谋反的疯子,这个转变应该是在持续的高压下逐渐产生心理变态的一个过程。
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从一个优秀的储君模板,最后变成了一个谋反的疯子。这个过程中,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李世民君臣对太子的教育方针出了问题。
考虑到李世民几个子女最后的结局,他一句“长于谋国,弱于治家”也并不过分。当然,古代社会治家更多的是女饶责任,从这个角度来,长孙皇后早早去世,可能对这些子女的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
用周邵的眼光来看,在太子承乾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父亲李世民就像是一个过于push的大家长一样。这一点和如今流行的“虎妈狼爸”之流的教育方法何其相似?
教育孩子呢,必要的压力当然要有,但沟通和交流才是最重要的,一味的push最终也只会适得其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