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0章 重要决策  重生项羽一统天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许多位异姓王的,而之所以刘邦成为皇帝之后却不得不诛杀功臣以及想办法灭掉那些异姓王。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他分封的这些功臣与异姓王,原本就没有将刘邦这个皇帝当一回事,秦始皇作为始皇帝是受到天下人特别是六国之人的痛恨的,而他的皇帝之位在传给胡亥之后立刻就变成了一个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存在了,因为全天下的人都不趁人秦二世胡亥的统治合法性,六国的人都开始起义反对皇帝甚至是皇帝这种制度。

而历史上的刘邦与其说是自己的汉击败了项羽的楚,更准确的来说还不如说是以刘邦为首的反楚联盟战胜了项羽的楚,当时的刘邦其实只是相当于一个盟主的地位,所以在他灭楚之后也不得不分封那么多的异姓王,因为这原本就是他们一开始说好的,在这些分封的诸侯王眼中刘邦也只不过就是一个相当于周天子一样的存在,他们的眼中只有他们自己的分封国是第一位的。

就连刘邦自己其实也对于皇帝这个身份究竟意味着什么没有什么太大的概念,但是刘邦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能够成为像秦始皇嬴政一样的真正大权在握的皇帝的,正如当时他第一次见到秦始皇的时候所说的话一样,他觉得做男人就要像秦始皇一样。

然而最开始的时候刘邦作为皇帝的权力因为这些异姓王的存在,很多实权都是被架空掉的,只不过当时他的实力还是最为强大的,而且表面上刘邦也接受了这样一种政治格局,所以其他的异姓王也才没有联合起来反抗刘邦而已。

而皇帝的权力与分封制的诸侯王之间的权力矛盾才是刘邦不得不诛杀功臣和异姓王的根本原因,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绝对权力,都不得不将那些功高盖主的功臣给杀掉,从他们手中将权力给完全收到自己的手中。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之上,只有两个开国皇帝是真正从农民或者说是平民起家能够完成大一统的,这两个皇帝就是刘邦与朱元璋,如果对比一下朱元璋在建国之后的大肆杀戮以及大权独揽,就会发现刘邦其实一开始算是比较仁慈的了,不过只要他想要坐稳皇帝的宝座,那么手上就必然会沾满功臣的鲜血。

而此时的项羽其实也很清楚,自己作为楚国的贵族之后,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来自于楚国旧贵族势力内部的各种权利斗争,其次他还要去面对其他诸侯国的这种权利斗争,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之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真正的挑战其实在于他成为皇帝之后,如何用郡县制去替代分封制,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如今天下格局事实上已经重新回到了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前的战国格局了,最终项羽依然还是要面对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到底是延续分封制还是推行秦始皇的郡县制,亦或者像历史上的刘邦那样汉承秦制,然而又分封一堆的异姓王和同姓王。

在汉朝建立之后实际上这种郡县制与分封制之间的矛盾一直都存在着,直到汉武帝刘彻统治的时期,这种矛盾已经相当的尖锐了,汉武帝为了削弱和分化这些有封地的异姓王和同姓王的势力,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推恩令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是在原先的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的改革,其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这样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过不了几代的时间这些诸侯王的权力便会被分化得越来越小,从而对中央再也构不成足够的威胁了。

不过可惜的是此时的项羽对于推恩令不是那么的了解,尽管他前世在课本上学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知道汉武帝推行过这样一个叫做推恩令的法令,但是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推行的目的是什么却全都还给历史老师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未来项羽将会因为分封制与郡县制之间的矛盾而面临巨大的挑战,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项羽在听了张良的话之后,假装陷入到了沉思之中,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才看起来相当勉强的对张良说:

“先生所推荐的人必定也是像先生一样有着经世治国的才能的,不过先生也知道我项羽现在尽管手中有着一定的兵权,但是实际上很多权力都还是在我叔父项梁手中,因此很多事情即便我想要帮你,也是做不到的啊!”

“项将军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太过于担心,你其实不用做太多的事情,到时候我需要项将军帮忙的时候自然会跟你说的,你放心我绝对不会提出一些让项将军十分为难的要求的!”

项羽一听张良这么一说,心中不由得打起了小鼓,这个张良所说的话都是滴水不漏的,他似乎很难在与他斗智的过程之中占到什么便宜。

“好吧,既然先生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了,那我项羽再不答应实在是有点不像话了,那么既然如此先生应该也是答应留下来帮我管理这丰邑城了吗?”

“其实我也很想要留下来管理这丰邑城,可是比起这丰邑城来说,难道不是我留在项将军身边更能够帮助到项将军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