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外海上的大火,整整烧了一夜。
几乎燃亮了天边的火光中,时有阵阵雷鸣滚过,震动人的耳膜,刺激人的心魄。
有胆大的县民,躲在城边张望,只见海上那几条肆虐本城的海盗船,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那些雷鸣般的响声,正是船上火药殉爆的响动,看这光景,船上没人活得下来。
而岸边滩头,火把乱摇,密如夏夜田间飞舞的萤火,喊杀声、惨叫声和鸟铳的枪声,混杂在一起,把小小的东山岛变成了战场,时有被杀散的小股散匪从海边逃窜而来,企图进城。
这时候,刚刚不知躲在何处的东山县令和铜山寨守备及时出现了,两人奋勇无畏,带领县里的壮班捕快、水寨的兵勇军人,紧闭县城四门,敲锣打鼓,放箭打枪,硬是没有让一个散匪窜入城内,把个东山城守得犹如铁桶一般。
可是,这就苦了在野外晃悠的黄道周,他不敢停留在海边,海滩上根本不是那个年轻军人所说的打架,而是真刀真枪的厮杀,流矢横飞,一不留神就会被误伤。
他也不敢靠近东山县城,逃散的海盗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绕着县城转悠,万一碰上了,这帮杀红眼的土匪很可能顺手就会砍了自己的脑袋。
于是堂堂大明翰林,只能缩在石头堆里,雌伏不出,正因为这样,他亲眼目睹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一场快刀剁泥的屠杀,一场彰显大明武威的正义之战。
“太厉害了。”黄道周长于海岛,从小就耳闻目染大明水师的操演,对这帮**子的底细十分清楚,但今晚所看到的官军明显比铜山水寨里的明军高出无数个档次。
一往无前的冲锋,如破开豆腐的利刃,轻易地把聚集的海盗切割开来,而后呈横队的鸟铳手在盾牌手的掩护下三面围上去,一顿铅弹摞倒了还敢反抗的人,接下来的事就简单无比了,满岛追杀逃跑的家伙就可以了。
黄道周赞赞称奇,把目光又投向了海上,由于距离的阻碍和目力被黑夜吞没的关系,他看不清海战是怎么打的,但那些如暗夜中乍现的烛火一样的光点还是让他瞧出了丝丝端倪,明军战船是用猛如暴雨般的炮火倾泻,直接把两条海盗船打成了燃烧的蜡烛,在海盗们惊慌失措丧失斗志后,跳帮杀人,再点火烧了余下的船,把海盗们的船一举毁灭。
“真是精兵悍将,我大明有军如此,何愁国威不振?!”黄道周感叹道,心潮起伏,突然间想起了他的恩师袁可立来。
黄道周是天启二年的进士,那一年殿试的主考官,正是大明两大猛人------袁可立和孙承宗。
按照殿试考官即是入仕恩师的潜规则,黄道周随大流的就成了袁可立的门生,在翰林院做官的这些年,他有事没事就要去老师跟前露个脸,混个熟,就是在这些交往之中,袁可立不跟党争、清流一派的作风深深的影响了黄道周,同时,也将铁面不阿、遇事则刚的性格特点传染给了他。
黄道周以袁可立为人生楷模,必生学习的目标。
遥想恩师在登莱经营数载,将辽南稳稳握在手中,建奴不能越雷池半步,为朝廷立下大功,却被一帮言官为了私利而弹劾下台,经年心血付之东流,如今登莱水师烂如麻布,更令黄道周痛心疾首。
“如果这等强军,能为国镇守北方海疆,何愁国门不稳?”
很自然的思维引申,黄道周觉得,国家有希望了。
他在石头堆里忍受了一夜的霜冻,天一亮,就匆匆奔赴东山县城。
县令和守备见了黄道周一身淤泥、流着鼻涕、打着喷嚏的样子大吃一惊,忙令人替他更衣。
“昨夜的剿灭海盗的官军将官何在?”黄道周一边套衣服,一边急急的问。
“大人是问聂将军?”县令和守备对视一眼:“他正在县里审问海盗俘虏。”
黄道周忙奔赴县衙,在大堂中见到了高坐县令椅子的那个年轻武将。
大堂上,聂尘稍显遗憾。
“没想到,刘香这厮居然没有亲自过来,而是派了手下带队,这家伙着实狡猾。”施大喧坐在他的左手边,唉声叹气道:“这下想拿他,就更难了。”
“就是啊,好容易得到情报,刘香这鸟人会趁过年出来发笔横财,原以为东山岛这样有铜山水寨护卫的富庶之地,是个十足的诱饵,不愁他不上当,没想到还是失算了。”郑芝龙也捶胸顿足,叹息不已:“可惜了、可惜了,刘香在福建沿海到处杀人越货,虽然不敢动我们的船,但拿了去应付官面上的差事却是个好人头,当时应该看清楚了再动手。”
“说起来都是那个啥大汗淋漓的人坏了事!”施大喧拍桌子。
“是翰林。”郑芝龙纠正他。
“对,就是汗林!”施大喧又拍了一下桌子。
然后就看到门口的黄道周迈过门槛,一个长揖弯腰施礼:“翰林院编撰黄道周,见过诸位将军。”
施大喧拍在桌上的手还没抬起来,瞪着牛眼一眼就认出了黄道周,指着他大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