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42 阴风不止  刘备的日常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蓟国大军出国征战,已非首次。南下冀州更是轻车熟路。正值隆冬时节,河川皆白,积雪深厚。鲜卑良马能耐极寒。前锋队伍,拉动雪橇机关马车,呼啸而过。如此反复碾压,不出数里,冰面遂成铁板一块。后续部队,一路疾驰。畅通无阻。

如甘宁所言。寒冬酷暑,对旁人而言,乃兵家大忌。然蓟国却百无禁忌。此,便是国力碾压的巨大优势。

蓟国大军一路无阻。驶入朝歌县。

冀州牧桓典,领一众属吏出城相迎。

“拜见王上。”出为外官,手握一州大权,自然今非昔比。

“使君免礼。”刘备掀帘笑道:“洛阳一别,使君别来无恙乎。”

“下臣别无不同,王上风华依旧。”桓典对曰。

“且与孤,同车入城。”刘备盛情相邀。

“敢不从命。”史涣打开车门,桓典除鞋登车,共入朝歌城。

“下臣本以为,王上需等春暖花开,再携大军南下讨贼。不料隆冬时节,尽起大军。果然兵贵神速。”车内温暖如春,桓典由衷而叹。

刘备笑答:“出其不意,方能攻其不备。黑山贼盘踞冀州,吸纳黄巾余孽及各地流寇。若不雷霆铲除,久必成大患。”

“王上所言极是。”桓典亦有同感:“然,下臣至今无法尽信,王芬竟伙同黑山贼,谋逆先帝。”

刘备似有些,答非所问:“道不同,不相与谋。”

“王上明见。”话虽隐晦,桓典却已领会:“自黄巾乱后,冀州山河残破,民众十不存一。幸得王使君治政安民。施政数载,民生渐有起色。如此循吏,不出数年,当调入京畿,位列三公。执宰朝政,必为栋梁。因何会与贼寇,同流合污。身首异处,徒令一世英名付诸东流。”

桓典语中未尽之意,刘备焉能不知。这便一声长叹:“人各有志。”

“传闻,王使君欲乘先帝北巡,以兵诛诸常侍,废帝立合肥侯。又闻洛阳城已风传,因王芬之事,新帝刻意疏远十常侍。似有诛诸常侍,以谢天下之心。”

刘备微微皱眉:“祸起萧墙,乃取祸之道也。”

与先帝不同。新帝对王芬,颇多感激之情。若非王芬,舍命一击。如何能令陛下,大彻大悟。临终之际,托孤蓟王。兄终弟及,将大汉帝位传与合肥侯。

所谓民心向背。

试想,名列“八厨”之一的王芬,都忍无可忍,怒而兴兵。不惜搭上身家性命,亦要诛尽诸常侍。十常侍为祸之烈,可见一斑。

新官上任,尚且要烧上三把火。何况新帝继位。说是收买人心也好,说是笼络党人也罢,说是铲除异己亦可。亦或是一代新人换旧人,权利更迭。

新帝欲拿十常侍开刀,理由已足够充分。

只是“消息从何而来?”刘备不禁问道。

“乃出禁中,洛阳已传遍。莫非王上尚未知晓。”桓典答道。

“孤尚未知也。”刘备言道。如此大事,洛阳竟无消息传来。便只有一种可能。两位府丞,尚未弄清,消息准确来源。

所谓流言止于智者。

二位府丞皆是智多近妖之辈。流言虽从宫中传出。然,炮制流言之人,究竟是何用意。又暗藏何等见不得人的阴谋诡计。

二位府丞,自要彻查清楚。再将最准确的信息传回。

洛阳东郭,金水汤馆。

“借刀杀人。”听黄门令左丰,将前因后果娓娓道来。右丞贾诩一语中的。

“何人借刀,又欲杀何人。”左丰急忙相问。

贾诩微微一笑:“少令稍安勿躁。流言初兴,时局尚未明朗。待(贾)诩查明,再细说不迟。”

“如此,奴婢当洗耳恭听。”左丰一声长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大汉风雨飘摇,国祚艰难。再经不起风浪摧折。”

“少令且放宽心。无论时局如何板荡,有我主在彼,定保少令安然无恙。”贾诩宽慰道。

左丰以手指心,这便告辞离去。

饮尽杯中残酒,贾诩亦离席而去。车驾出小市,忽道:“彦明,速去函园。”

“喏。”阎行这便引车驾出里道,转去西郭函园。

二崤城,九坂坞,官堡。贾诩与荀攸相见。

将心中疑问,和盘托出。荀攸亦点头道:“如文和所言,宫中有人欲行借刀杀人。若信以为真,十常侍或铤而走险。废立新帝。”

“公达所言,亦我所虑。新帝确有废除十常侍之心。只可惜羽翼未丰,不得大将军何进或骠骑将军董重鼎力相助,此事难成。如今走漏风声,若被十常侍先发制人,新帝危矣。”

“何人……”荀攸欲言又止。

“必是何后。”贾诩一锤定音:“皇长子今已被立为太子。若新帝被废,传承有序。皇位必为太子所继。”

“大将军何进,自先帝驾崩,与宦官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