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1 论功封爵  刘备的日常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午后,刘备又去学坛拜见恩师和几位大儒。皆问北上如何御敌。

刘备有问必答。

与三将表奏,并无差异。

恩师听闻,畅快一笑。言道,檀石槐必死,大汉数十年无忧矣。

三位大儒齐问:何以知之?

恩师笑答,一月之内,必见分晓。

刘备亦点头。大军开拔前,乌莲已将大阏氏平安送回高车部族。想必此时已见分晓。檀石槐的结局究竟如何,正如恩师所说,估计月内便有消息传来。

年关将近,关外大雪纷飞。若再无消息,只能等明年开春。

多亏少君侯将白檀城修缮一新,供三路汉军驻扎。通往卢龙塞的旧道亦可通车马。卢龙塞有乌桓突骑守备。汉军进可攻、退可守。恰逢鲜卑大败,草原无主。想必安全无虞。

出学坛,刘备又转去医馆。看望负伤兵士,以安其心。以前只有刘氏宗族,十里之地。如今辖地百里,人口十数万。一举一动,皆要持重以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说的就是这个理。

众目睽睽。三人成虎,五人成章。众口铄金,积销毁骨。

即便是很小的一件坏事,被十数万人放大,便会成为一个洗不去的污迹。于是上行而下效,世风日下。

为君,更要谨慎持重。不可轻率,放浪形骸。

比如今日刘备赶往医馆看望伤兵。还没出医馆,消息便已传开。左右皆赞少君侯仁义,伤兵家眷亦倍感欣慰。

五里长街流水长席要摆。伤兵忠烈亦不能忘。

关于赏赐,刘备心中已有计较。

大汉朝郡国并行。列候次减。

刘备便想到了爵位。

秦时,商鞅规定,秦国兵士只要斩获敌人一个‘甲士’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汉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设王爵。故而为二十一等爵。

按《汉书·百官公卿表》:“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自一级至四级都是士卒。自五级至九级位比大夫,都是军吏,平民之爵不得过公乘,超过的要回授给同族之人。自十级左庶长至十八级大庶长,位比九卿,都是军将。十九级、二十级均为列侯。其中七大夫以上为吏爵,可令食邑;七大夫以下为民爵,只及其身与户。

武帝时,为筹措战费,令卖二十等爵(关内侯以下),致使二十等爵为人所轻。于是为将士立功者另设武功爵十一等:一级造士,二级闲舆卫,三级良士,四级元戎士,五级官首,六级秉铎,七级千夫,八级乐卿,九级执戎,十级政戾庶长,十一级军卫,后亦卖之。

到本朝,除列侯、关内侯两级外,余下等爵,皆名存实亡。列侯以户数为差,大者不过万户,少者五六百户,汉初因功封列侯者有一百四十三人。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设国相,有家丞、庶子等家臣。由于后世征辟、察举和任子等制度,基本垄断了官吏选拔权,虽二十等爵仍在,其作用已式微而益轻,除列侯、关内侯两级外,其余几乎名存实亡。

却不知,诸侯能否自行封爵?

刘备这便召集家臣商议。

耿雍笑问,主公可知《推恩令》?

原来。

汉初,诸侯王的爵位、封地,皆由嫡长子独自继承。其余庶子,便是尺寸之地亦不可得。乃至于“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师”。诸侯国面积广大,自有军队,严重威胁汉庭集权。因此武帝纳主父偃之策,颁行“推恩令”。

推恩令吸取景帝时,晁错颁《削藩令》引起七国之乱的教训。规定,诸侯王除了让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余下庶子需在原封国内,再行裂土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原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仅相当于县。

正如刘备先祖,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贞,被封到涿县陆城一样。便是推恩令的结果。

如此便导致封国越分越小。诸侯势力大为削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即使诸侯王胆敢拥兵自重,汉庭也能很快平叛。

刘备这便了然:裂土分封,朝廷乐见其成?

耿雍点头:然也。

崔钧又道:圣上许主公‘便宜行事’之权。临乡百里辖地内,主公想把良宅、美田,分给谁,皆可自断。无需上报郡县。

刘备欣然点头,那就好。

于是,功爵封赏便被草拟出来。

首先要确定‘甲士首级’中,‘甲士’的含义。顾名思义,便是指披甲之士。参考鲜卑大军。辅兵、骑奴、胡杂,皆不算。只有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