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35 丰年多禾  刘备的日常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结亲如结盟。

高车归义王立王庭于白海之滨,便要经由白檀城到卢龙塞一线入关。卢龙塞交由汗鲁王部族驻守。高车归义王入关时,走的又是右北平官道,正好要途径汗鲁王的牧场。

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沿途牧人皆可见。故而汗鲁王才言道,‘不能在高车胡儿面前,失了北人体面。’

单此一句,便知乌桓并不把自己与塞外诸胡等同。此乃汉化结果。

于是汗鲁王的陪嫁,亦是牛羊遍地,奴仆数万。

所谓礼尚往来。回礼亦不可过轻。刘备已命家丞耿雍,问过蕃邸归义王的随从先导。先导言,归义王亦想在关外试种苜蓿。

这有何难?

刘备求之不得。这便命匠人打造三脚耧车,割草车等,作为回礼。

汗鲁王心中所想,问乌莲便可。乌莲说,王兄麾下有三千余落,得精骑三千,却缺少兵甲。

这亦有何难?

西乌铁骑、西林骁骑,纷纷换装吞光具装铠。原先的镶环具装选出三千套,送与汗鲁王便是。

数万奴仆,皆是草原胡人。且多有家庭。被乌桓统统抄掠而来。女子已先行贩卖邑中。不值钱的男丁老幼,这便充作陪嫁,送到临乡。西林邑中便有这些奴仆的家人,听闻阎柔上报,刘备才得知详情。这便命人打造车楼不提。

待奴仆抵达,便将两家陪嫁的牛羊、马匹,交由这些牧人饲养。临乡侯耻于蓄奴,数万奴仆很快便将恢复自由身。未来可期。

刘备问陈逸。被告知,西林现有七千零一十二户,九万一千六百五十余口。

再迁入数万人口,邑民将破十万。西林邑横竖三里。东西列轨,车楼横排。没有院落,故颇能容人。列轨之间的草地,多被牧民用来遛马。邑中并无牛羊。大马厩改造成牛牢亦不是难事。邑中饮奶兴起,牛羊还是有用的。况且耕种亦离不开。

只需令牧民勤于打扫,户户打理好自家车楼周围之地,亦不会积粪而臭。

开春刚过,南匈奴便广开荒地,播种苜蓿。南匈奴王曾来信,问刘备能否遣工匠北上,为其筑城。恰逢南广阳大建,稻作伊始,刘备苦无人手。一直拖到现在。前几日又收到南匈奴王手书。言,今年再辟苜蓿地百万亩。牛羊食之不尽。羊毛皆贩来临乡。鲜奶太远,只能做成湩酪,一同贩来。换取临乡各种名产。尤其是督亢粳米,匈奴人亦大爱。

筑城吃米。

南匈奴距同化,又进一步。

至于会不会被磨去血勇,刘备一点都不担心。

汉人就不尚武吗!

时下儒生亦佩剑。

便是临乡,孔武有力,能逐虎过涧,生裂虎豹者,亦大有人在。

治下百万人口。明年献费何止五千万。

趁这几年北地无战事,刘备加紧屯田。待兵精粮足,一战可定。

北地一年一熟,乃是通例。然而,许还有转机。临乡温泉地热,资源丰富。益昌数地皆发现温泉踪迹。且水温极高。可煮熟鸡子(鸡蛋)。近似沸汤。刘备估算,约莫有八十摄氏度。

先前刘备曾命人试将温泉水引出。看能否代替薪柴,为城邑取暖。便有一队匠人沿途凿渠,引温泉水下山。无奈热损太大。等到平地,已近常温。

匠人来报,需造涵管,上覆土石。引水地下,才能保温。代价太大。上报刘备便没了下文。结果,开凿的温泉引水渠便汇入临近陂渠。年底大雪,这片水田烟气弥漫,竟未结冰。

老农下田一试,水体温暖如春。

来报刘备,或可种一季籼稻!

早米口感虽差,酿酒却极好。刘备这便命老农试种。今春果获丰收。

刘备大喜。这便命人将数处温泉皆引入坡渠,滋养农田。益昌方圆百里,皆可一季双熟。

巨马水绿水长流,终年不冻。随着临乡水网皆连成一体,加之附近温泉水汇入。即便寒冬,水田亦不会结冰。至于余下各城能否改成双季稻。还需再行试种。

冬季,利用温泉热能加速水稻育秧,或可实现晚稻一年二熟。

育秧需月余。

若能在冬季育秧,便可省下足月时间。嗯,许惊蛰后便可插秧。

惊蛰时节,正是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大地万物复苏之时。温度气候皆适宜水稻生长。

这些都还只是刘备的设想。

究竟能不能成,试种之后才知道。就不知一年两熟,会不会耗尽地力。若产量不增反降,还是一季一熟的好。当然,两季稻的好处亦十分明显。将一年所获,由一次变成两次。如此,遇灾荒或是人祸,便还有转圜补救的余地。一季不成,还有二季。

每次稻作,临乡都如临大敌。正因一年辛苦,只此一季。

行不行,先试种一番。若可行,便推广全境。不可行,也无损失。于是刘备年前便命人在温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