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平生很快就见到了刘强西,两人约好了一起吃个饭。
吃饭的地点是刘强西选的,位置在于海甸区银峰大厦附近的一家鲁菜馆,这个菜馆离国家人民大学很近,银峰大厦也离人民大学很近,直到京西商城的总部搬到昭阳区的北辰中心前,刘强西事业的圈子一直在人民大学附近发展,因为那是他的母校,也是一个江北农家子弟成功跳跃阶层的起点。
这是任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个未来的电商巨子,此时刘强西三十岁出头,穿着一套咖啡色西装,灯芯绒的白衬衣,未打领带,黑皮鞋擦得油亮。
他长着一张很容易造成错觉的娃娃脸,鬓角有些发白,肚腩有些凸出,两道眉毛却很浓,尤其是一对眸子很有精气神,一开口,声音和语调都和那张脸蛋形成鲜明反差。
虽然在京多年,但刘强西的普通话还是带着明显的江北口音,但他的言谈却极富市井气息,张口闭口“兄弟”、“交情”......要不是他的五官身材很明显,光凭这副腔调,任平生真会把他当成东北人。
这家菜馆的装潢比较老气,但菜品的味道却很不错,有家常红烧肉、大煮干丝、芹菜炒香干和红烧鱼块,刘强西很殷勤地给任平生介绍着菜品,尤其是那道红烧鱼块,据说是从高邮湖里捞出来的草鱼,当天装车送到燕京,当天宰杀,需要费工1个小时才能制成。
任平生尝了尝,刘强西没有瞎说,这鱼果然鲜香味美,他叹道:
“刘总,你对吃的很有研究,很懂生活啊。”
刘强西呵呵笑道:
“没办法,18岁以前穷惯了,一年吃不到一两次肉,打小就饿怕了。不瞒任总您说,兄弟我直到上大学后,才知道除了玉米、红薯外,好吃的东西还那么多。”
刘强西一边吃,一边频频劝酒,他自己带了两瓶茅台过来,说是托人从酒厂高价买的,酒的确很香,刘强西的酒量也很好,任平生跟他边喝边聊。
刘强西的话锋很健,大多数时候都是他在说,任平生在听。
刘强西一点都不掩饰地谈起他的过去,他的父母都只是江北迁宿一个小村庄里很普通的农民,刘强西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人民大学,但大学通知书送达后,刘家里却连去燕京的路费都出不起,还是靠村里的乡亲们解囊相助,给刘强西凑齐了路费,所以说起自己的乡村和乡亲,刘强西一直都很感恩。
他还谈到,村子里那些出不起路费的乡亲们,他们不好意思不出手,只好把家里的鸡蛋送道刘家,让刘强西带去路上吃。
“我没法带只鸡去燕京,但我可以带鸡蛋。”
刘强西回忆这段历史,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到燕京的第一个礼拜,我天天吃鸡蛋,那是我这辈子尝过最好吃的东西。”
刘强西他的言语里透露出的这种乡土味,很容易给人留下一个真诚朴质的农家子弟印象。
但任平生很清楚,一个江北农家出生的子弟,一路打拼走上世界级的富豪巅峰,绝不是靠真诚朴质就可以做到的。
刘强西是个很聪明的人,这一点不仅从他可以考上国内TOP10的精英大学可以验证,而且在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端倪。
在前世媒体的报道里,刘强西的家庭虽然贫穷,但他的家族在建国前是富裕的船东,沿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跑船运生意,这些生意积累的财富虽然没有传承下来,但做生意的传统却通过祖父母和父母的言谈传到刘强西身上,父辈还向他灌输这样的观念:不管你曾经多么有钱,但触犯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你就会失去一切。
这一教训即便现在仍然牢牢铭记在刘强西的心里
带着祖辈的教训,刘强西虽然通过自己的奋斗小有成就,但他仍然时时刻刻谈起自己的卑微出身,谈起过去贫穷困苦的生活,目的在于营造一种草根的、平民化的身份符号。他表面上塑造的这种朴实气质,很容易让与之接触的人放松戒备,让他们更加认可他的奋斗,以致推崇他的能力。
任平生还知道,刘强西这种草根身份符号将来还可以应用到京西的营销推广上,因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里都有“仇富”的思想意识在流传,绝大多数人都对富豪以及富豪所代表的奢侈生活和精英做派十分反感,而对平民化、草根化的成功人物更为欣赏。
刘强西早早塑造的这种草根符号,在国内最大最多的平民阶层子弟心中很有共鸣,很能够打动这些有相同出身和奋斗心态的人们,所以刘强西后期越发注重打造个人形象,并通过自己的形象来推广京西,算得上互联网界通过人设来营销的先驱者之一。
当然,这个时候的刘强西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在任平生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只不过是他长年积累出来的一种人际技巧。
刘强西谈起了自己如何想到创业,他考的是人民大学的社会学专业,但这个专业的课程实际上很简单,刘强西就用空闲时间学习了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