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5章 江湖最后的大佬  江山如此多姿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庄家,是指能影响到金融证券市场行情的大户投资者。庄家通常利用大资金控盘,从而有力影响股票价格涨跌,从中获取暴利。尤其在国内股市场,股民对庄家之厉害感触深刻,庄家不但能操纵股价、制造泡沫等,同时也能让股票短期内大涨。股民对庄家的情感是复杂的,赚钱的时候都感谢庄家,亏钱的时候都大骂庄家。

但庄家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监管制度不够完善的地方。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深圳股票热潮越来越猛,庄家的活动也兴旺起来。但这时的庄家主要还是在市场之外,用大唱利好或利空的手段影响市场情绪,从而影响股价。这些最早的庄家,是中国股市最神秘而凶猛的一群人。他们在法规尚未成熟的市场中上下其手,骄横非常,以无所不用其极的违规行为和弥天谎言,一次又一次地玩弄着千万股民。

随着股市制度的完善,市场套利空间的减第一代的庄家逐渐退出市场主力,在千禧年左右兴起的第二代庄家,借助一个或多个上市公司的平台,不断地通过发布并购重组等方式哄抬股价,并利用股市资金继续控制更多的企业,相互之间实现资金拆借和再融资,进一步收购更多的企业进行融资,这种以某个企业集团为主,连环坐庄的方式通常被称为“系”。

但由于第二代庄家的主营业务大多缺乏有效的现金流,随着股市泡沫的破灭,往往形成连锁效应,其兴也勃勃,其衰也勃勃,第二代庄家大多没有善终,像当年叱咤风云德龙系、农恺系都先后倒塌。

但庄家的故事还没完,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张,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也在好转,新一代的庄家走向了、、创投等领域,他们通过扶持新兴企业上市等方式,将资本运营的手段阳光化、合规化,在市场和监管的压力下活了下来,并且建立了庞大的金融帝国,这就是第三代的庄家。

在第一代庄家向第二代庄家转变的过程中,绝大部分都被市场消灭了在第二代庄家向第三代庄家转化的过程中,绝大部分都被法律消灭了真正能够实现这种蜕变的庄家少之又少,而这些庄家如今还活跃在金融市场上的那就更少了。

而任平生面前的这个人,显然就是从第一代的庄家走到现在的其中一个。

通过调查记忆影像,任平生已经将眼前这位昔日的庄家与现今一位金融大鳄联系了起来。

在第一代庄家横行的年代,证券市场曾经有过一场轰动全国的交易大战,被后世称为“723事件”。

这次交易大战之所以在中国证券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篇章,除了涉及几十亿的交易金额和亏空外,最戏剧性的是,交易战的多空双方基本都是庄家,而且都是当年证券市场上横行一时的庄家。

事情起源于1994年,当时的空方代表是千国证券和沈国发,多方代表是国经开以及一帮江浙庄家大户,多空双方围绕着723国债期货展开争夺。

723是当时一笔“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的现货国库券。由于90年代初期,国库券的发型很困难,老百姓普遍不愿意购买,国家财政就决定给一些国库券保值贴息,在19911994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

但到94年底、95年初的时段,经过宏观调控,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5左右。根据这些数据,当时国内第一大券商千国证券预测723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

按照这一计算,723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因此当市价在147148元波动的时候,千国证券联合沈宁国发集团,开始大举做空。

但是他们忘了自己对手盘的身份,当时主力做多723国债期货的是有深厚背景的国家经济开发投资公司。

由于掌握了内幕消息,国经开为首的多头部队大量做多723国债期货,而最终公布的国债保值贴补率竟然提高到98,借着这个利好消息,多方一举将723国债期货的价格推高到152元,而原本主力做空的沈国发也转空为多,眼看着空方的大主力千国证券就要被逼入死路。

这时,空方也使出了最后的招数,在期货收盘前的最后八分钟内,连续出现了一系列的巨大卖单,把723国债期货的价位封死在50元。这样一来,意味着多头们不仅当天盈利全部亏光,而且连本金至少也亏掉一半以上,全部爆仓。

事后统计,千国证券最后八分抛出卖出了2100亿总价值的空单,相当于1994年国内的130。而按照1993年出台的国债期货交易办法,允许卖方在保证金制度下进行卖空,而没有规定卖空的限额。只要卖家在到期日之前把所有产品赎回,就不属于违规,更谈不上违法。

但是,事件的结果却出乎意料,交易所当晚受命宣布当日收盘前8分钟内的所有抛单无效!当天收盘价定为30元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