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0 樽前豪杰意难决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林算是彻底没有他这一号人了。

另一方面,荀贞的大名却又一次传遍冀州。

荀贞的名字第一次为冀州人知是在前年,辛瑷追拿张角、使张角自尽,当时荀贞、辛瑷之名响彻冀州,仅亚於皇甫嵩等寥寥数人之下,第二次为冀州人知是在他讨张飞燕、救巨鹿时,当时张牛角、张飞燕聚数万之众作乱於冀州的腹心之地,州郡为之震动,荀贞带兵出赵郡,救下了巨鹿,把张飞燕逼退回了常山,此两次都是以军功闻名,第三次为冀州人知是在他写下了“锄禾日当午”后,这一次是以文采和怜民而为人知,而现下这一次又为冀州人知则却是因为他的“正直嫉恶”,先捕赵家的走狗李鹄、又一封信便让王芬革除了龚茂。

……

托荀贞平定郡中贼乱的功劳,魏郡各县酒垆的生意比前几年好了很多,尤其是如今渐入深冬,天气寒冷,各个酒垆里的酒客更是每日都有不少。

梁期县最好的酒垆名叫“中山醉”,卖的都是好酒,绝不掺水,能来这里消费的要么是富家子弟,要么是市井大侠,魏光是这里的常客。

这一天,他如往常一样来此垆中饮酒。

酒垆里已坐了四五个酒客,墙角生着炭火,暖气如hun,一杯浓酒下肚,浑身暖洋洋的。

魏光不是一个人来的,与他同来的有两个梁期的轻侠,其中一人连饮了三杯,大呼痛快,放下酒樽,看了看左右,对魏光说道:“近日州中发生了件大事,君可知否?”

“可是李丞遣吏刺死了李骧,被荀府君捕拿下狱一事?”

这个轻侠大摇其头,说道:“府君拿李鹄下狱之事,已过去小半个月了,我所说的却非此事。”

荀贞捕拿李鹄下狱这件事,不但在州里弄出了不小的动静,而且在底层的市井百姓这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百姓虽然大多不知道李鹄和赵家的关系,可却知道郡丞是个“大吏”,知道李鹄是个“贵人”,昨天还高居人上的“贵人”,转眼就被荀贞捕拿下狱,沦为了阶下囚,很让人吃惊,特别是梁期县的百姓,前些月荀贞逐走了梁期令,现又拿下了郡丞,而今提起荀贞,梁期县的百姓俱是充满敬畏。

魏光此前久在赵家为门客,知道李鹄和赵然的关系,对荀贞敢捕拿李鹄下狱更是又惊又佩。

他举起酒樽,饮了一口酒,问这轻侠,说道:“不是此事?那是何事?”

“君可知龚茂?”

“你说的可是州府里监我魏郡的从事龚君么?”

“正是。”

“怎么不知?我不但知道他,往年我就食於赵家时还见过他。”

“是,是,君交游广阔、为贵人所重,自非我等可比。……君既知此人,那可知此人前不久被刺史逐出州府了么?”

“竟有此事?却是为何?”

这个轻侠细细地把龚茂被王芬逐走一事的经过一一道出。

魏光闻之,半晌无语。

李鹄被捕下狱一事,对魏光造成的震动和影响远大於旁人,因为魏光这些日正与程嘉相来往,而且最重要的是,程嘉已向他微吐了荀贞的延揽之意。

魏光在邺县多年,交了不少朋友,朋友里有轻侠、也有郡府和邺县县寺的吏员,消息较为灵通,已经听说李鹄之所以派人刺死李骧是因为收买李骧不成,结合荀贞之前与赵然的种种不对付,再联系到他自家身上,他已经猜出了荀贞延揽他的用意。

他心知,荀贞必是为获赵家的内幕而叫程嘉来招揽他的。

老实说,魏光对荀贞的印象很好,对程嘉的印象也很好。

首先说荀贞,荀贞又知兵善战,又有文采,又怜悯百姓,又有治民之能,又开襟下士,可谓是既有门第家声,又英明过人,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一个“明主”,而且年纪轻轻就身居二千石,前不久又被朝廷拜为颍yin侯,仕途前景也是一片光明。

其次说程嘉,初见程嘉时,要非因知程嘉是荀贞的亲信,魏光压根就不会和他说话,连正眼瞧他一眼都不会,原因无它,只因程嘉的个头实在太矮、相貌也实在太丑了,然而接触之后,他发现自己是“以貌取人”了,程嘉固是身短貌丑,可却言谈风趣、尚气重义,言辞举止间自有一番慷慨豪情,能令人忘掉他的丑陋而对他心生喜爱。

荀贞是“明主”,程嘉是“豪士”,要说就此投到荀贞门下应是个上佳的选择,也许能借以一展郁垒胸中了一二十年的抱负,可问题是,荀贞招揽是他为了和赵家作对。赵家兴盛了二十多年了,凡和赵家作对之人,就魏光之所见,没有一个能落得个好下场的。荀贞会不会也是如此?

因而,他犹豫不决。

甚至为了此事,自李鹄被捕下狱之后,他就闭门杜客,在家考虑其中得失,他一直考虑到今天依旧没有想出答案,没有做出决定。毕竟这是大事,可以说是关系到了他全家人的性命,荀贞如能成事,他自可附骥尾,飞黄腾达,可荀贞如不能成事,他全家可能都要受到连累。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