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李洛攻略关中之际,已经渡过淮河的文天祥部二十万大军,正与中原元军重兵集团对峙于河南郾城漯河。
文天祥八月中旬渡过长江,二十万大军稳步推进,摆出渡过淮河进攻开封和洛阳的姿态,大摇大摆的北上,每天只行军四十里。
文天祥所部,有两万火器兵,三万骑兵。他将炮兵和辎重围在阵中,将骑兵布置在两翼,楯车和长枪兵布置在外围,火铳兵和弓箭手布置在长枪兵之后。
而且他绝不分兵,也不主动和元军交战,不占领任何城池,一心一意的北山。
元军十几万骑兵,反复袭扰,文天祥都不为所动,就像一只刺猬一般,令元军骑兵难以下口。
一支防守严密、粮草充足的步兵,倘若没有战术任务,只是自顾自的行军赶路,那敌军骑兵就没办法了。
用铁骑冲阵吧,唐军防守严密,步骑协同,火器犀利,集群冲锋太吃亏。
用放风筝战术吧,唐军不搭理,仍然继续按照既定路线行军。
阻击吧,唐军二十万兵力完全可以天不怕地不怕的压上来。
反复袭扰吧,也没啥作用。逼近了唐军的弓箭和火铳就会反击,你走远了,唐军也不追你。
竟然一点办法都没有。
双方的伤亡每天都在增长,但都不多,每天不过数百人,属于非接触战斗。
唐军就这么沿着伏牛山脉之东的平原,一直北上,害的十几万元军铁骑只能跟着,却无法攻击唐军,眼睁睁看着唐军渡过淮河。
等唐军渡过淮河,元军终于忍不住发起了一次集群冲锋,果然遭到唐军火器轰击,白白折损了一千多骑兵,就再也不敢集群冲锋了。
从此,元军得到一个铁的教训:不能心存侥幸的对唐军发动集群冲锋。
一个月下来,唐军往北推进千里,牵制了大量的元军。
河南江北行省是元廷财赋重地,万不可有失,尤其是开封和洛阳。所以,元军根本无法增援关中。
等到文天祥大军和元军对峙于郾城,元唐双方才都收到唐军已经占领长安的消息。
“太尉,陛下已经占领长安,潼关已经在我军之手,是不是按照计划撤军了?”跟随文天祥北征的大将萧北问道。
中路军有二十万大军,实力最雄厚,但战略目的并不是攻占开封洛阳,而是策应西路军攻占关中,牵制中原元军重兵集团。
现在陛下已经占领关中,中路军就应该撤军了。
“撤军吧。”文天祥也只能选择按计划撤军了。
为何十几万元军骑兵拿他步兵为主的大军没办法?那是因为他不分兵,也不用攻城略地,甚至不用主动交战。
可要真的攻城略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一个多月,元军虽然没占到便宜,但文天祥等人却是深刻领教了元军骑兵的难缠。
也就是他们不和元军打而已,要是主动打,那就太难了。
唐军一旦分兵攻占四地,那就很难打赢,想控制各地建立统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傻子都知道,靠步兵北伐,不行。步兵再强都不行。
不消灭元军骑兵主力,就无法实际控制地方。唐军打下一个州县建立政权,前脚一走后脚这政权就会被元军骑兵灭了。
元军完全可以凭借骑兵的机动优势,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而唐军一旦分散各地,要集中起来就难了。
这是无解之局。
除非消灭元军骑兵主力。唐军没有强大的骑兵辅助,怎么可能做得到?
“难呐!”文天祥皱着眉头。他很清楚,陛下之所以能消灭几万关中元军骑兵,用的是计谋。可这样的计谋,不能一直用。
到最后,北伐还是要靠骑兵硬碰硬。计谋只能用一时,说到底还是靠实力说话。
文天祥想了想,还是写了一封信,令人乔装打扮送去关中。
十月初,唐军中路军开始撤军。
元军见到唐军撤军,才确定文天祥没有占领开封洛阳的意思。可现在确定,也没有意义了。
之前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个可能,忽必烈早就告诉他们,叛军中路可能只是策应李洛攻占关中。
问题是,他们知道也没辙。因为,倘若中原元军抽掉兵马支援关中,那文天祥完全可以假北伐变真北伐,一不做二不休的攻占开封,封锁黄河。
那样也绝不是他们能接受的后果。
…………
文天祥撤军的第五天,在海州连云港登陆,已经驻军徐州的陈淑桢东路军,也准备撤军了。
东路军十万人浮海而来,攻占哲里木军驻守的重镇徐州,威胁元廷腹里,牵制了十几万元军不敢向西增援,唯恐陈淑桢封锁黄河,与文天祥会师攻略中原。
可以说,整个河南江北的元军主力,都被文天祥和陈淑桢东西牵制,难以有所作为了。
唐军固然拿元军没辙,可元军也拿唐军没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