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中印比较  大唐僧医记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然,张潮还有几份药粉多的,剩下的,他就给城中病症较轻的服用。

而接下来就是开启大量的复制粘贴大法!将大量打造的蒸馏所需器皿都用上。

光挤张潮他一个人的奶,怕是很快就会被榨干。所以大家一起边教边做,才能够做到高速生产,积水成河!

由于其他的材质用的是铜铁一类,所以不同材质之间存在差异,又稍微摸索了几次,就大致都能提制出粗品,只是各自产出不同。

一天下来,也还是算费时费力,曲女城所来的薄荷已经快用完了。但是问题来了,张潮估算了一下,这点量,还不够用!

他已经是把薄荷在现有条件下达到了最大的利用率。就他那恨不得把石头都要榨出油的劲势把下面的人都累得吓得够呛。

不够的怎么办呢?要不剩下的就算了?

就在张潮愁眉不展之际,言法站出来了。

“善逝可是在为菝荷发愁?”

“哦?”张潮扭身看着言法,一脸惊讶,“我脸上已经写得这么清楚了吗?”

“咳咳,这倒不是,这只是贫僧合理的进行分析。”

“那你可还知道哪里有新鲜的菝荷?”

“那烂陀寺啊!”

看言法回答的理所当然的样子,张潮双眼瞪得忒圆。

“你说在哪?没开玩笑吧,别的地方我不知道,那烂陀我可是去过,熟得很!”张潮有些不可置信。

智行忍不住在一旁轻声吐槽:“那曲女城您也去过,您也不是没发现曲女城就有菝荷的嘛!”

“是啊,我等在那烂陀寺多年,也未曾见过菝荷。”好在智增出来说了句话,才显得张潮不太尴尬。

“啊呀,那是诸位不知,这个菝荷它不是长在那烂陀寺中,而是去年有北方小国国王,送来的供养,我们此前也从未见过这个东西。但胜在气味宜人,又可食用。所以就在那烂陀寺不远处的所属田中种下。”言法法师解他们讲解清楚。

“嗯?那,那你们种的菝荷大约有多少?”

“没有很多,大概只有戒日王送来的一半左右。”

“好好好!那应该就够了!法师可能做主?”

“这个…”言法稍微迟疑了一会,“需向寺中提出申请,但估计没什么问题!”

“那就麻烦法师回去一趟啦!”张潮殷切嘱托。

……

事情的进展突然就变得很是顺利起来。张潮也没想到,这个方子就跟书中记载的一样,有些轻症的病人,服用完之后就奇迹般得好转起来。稍微重一点的,再服用几份也明显好转了。但是仍有部分病久病重的没能够挺住。

但这也足够让民众惊为天人了!

而且,很快言法法师也带着大量的新鲜菝荷回来了。

已经恢复的耆婆耶最近都带着弟子跟着张潮在城中处理病人。虽然病人的上吐下泻的症状渐渐消失了,但是毕竟机体消耗较大,还有些其他问题需要解决。

随着大量病人症状的控制,张潮却也是不敢掉以轻心,向民众反复灌输喝开水的重要性。

比较有趣的是,现在耆婆耶的弟子们对张潮的态度可谓是来了个大转弯!现在是只要张潮吩咐的都抢着做,争着做,有时候还跟智增智行等人抢活。

当然,少部分例外,比如努纳拉。最后在见到众人都纷纷好转之后,努纳拉还是逃不过真香原则,用了几份药之后也好转了。但是这个年轻人还是有点羞耻心的,自此之后都没好意思主动出现在张潮的面前。

面对这众弟子的行为,张潮也是哭笑不得,有时候他们太积极反而又惹得智增等人的不快,更要命的是耆婆耶现在比张潮更尴尬。那可是他的弟子啊,现在看起来,这些人快要改换门庭了。

这几天,张潮也开始通过耆婆耶了解了下印度的医术及思想。比较有趣的是,印度似乎比较重视外科。当然啦,这个外科还是一些小手术,如切除一些体表的赘生物,处理一些脓疮一类的。

更为有意思的是,张潮发现印度和中医有着相似的一些东西。中医有言“凡人之所苦谓之病”,张潮以前学到这句的时候,觉得总结的真是太到位了!没想到印度也有相似的说法,“造成肉体性、精神性之苦者,为疾病”。但是私以为,人之所苦谓之为病,来的更为精妙些。

而对于病因来讲,中医上有“三因”,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印度也有依内、依外、依天三种造成“苦”的来源。中医讲求人要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印度则着眼于“风·胆·痰”在人体中的平衡。

哎~这个时候唐朝的有名的医生,药王孙思邈,再过几年将会在他的著作——《千金要方》中提出“大医精诚”。印度对医生也是有要求的。

“学习了医书,并理解其意义;见习了手术,并经过亲自演习;熟记医书所载内容,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