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六章 秦赵矛盾相如算  战国之风采依旧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此刻的魏王也是已经说了道歉的话语,他蔺相如心情也是特别的开心意外呢!在他看来魏王这个人这次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呢?为何那么说,那是因为世间上的事物少不了利益而已,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这种事情不可避免呢?

此刻的魏王这么做除了有不得已苦衷,更为重要的是那就是他魏然也是别有居心,大魏国力现在已经是江河日下,国力更是逐渐衰弱,如今有了赵国的帮助,就能够大大加强目前自己的实力,就不能让他国欺负自己。其实说实话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想要帮助自己的小小的要求,却一早被赵丹看破,当然是后话而已呢?

此刻的魏王也是笑着对蔺相如说道:“相如先生,您这次来寡人想也不可能是无缘无故,说说吧!你这次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来我大魏,肯定是因为有什么事情,说说吧!到底是因为何事呢?”

蔺相如也是笑着对魏王说道:“魏王这次我是给了大王你机会呢?大王我就问您恨不恨秦国,秦国对于您所做的事情,难道您不想报复他吗?”

魏王心里暗骂劳资不恨秦国那就怪了,我大魏原本不是那么点土地,可是就是因为秦国,我们大魏现在变成土地就只有那么这点呢?相比于秦国,劳资更恨你们赵国如果不是因为土地丢失,劳资不可能会与你们这个国家这么合作下去。

魏国现在很恨秦国,说起与秦国的矛盾,不得不说起,在天下大乱的战国时代,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没有固定的友好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当面临着利益方面的抉择的时候,你的盟友也可能变成是敌人;因此,在战国时代,七大诸侯国之间的关系都是时好时坏的,这些都是寻常的事情,不会有两个国家永远都是盟友,也不会有两个国家永远都是敌人。

魏国是战国时期最先强大的国家,也是战国第一霸主,但魏国强大后却死咬秦国不放,原因就是秦魏两国是世仇,从三家分晋之后,魏国成立开始与秦国的关系就不是非常的缓和;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这两个国家也是争斗不断,甚至都将彼此看作是自己实力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首要吞并的目标。

那么魏国与秦国这两个国家到底为什么有着如此紧张的关系呢?为什么在一直以来的发展竞争当中它们几乎都是以仇敌的关系出现的呢?今天就了重点的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秦国和魏国为什么积怨甚深?

魏国为维持霸主地位,需要开疆拓土和争夺人口

其实两个国家之间的仇怨还需要从魏国说起,魏国在战国初期诸侯争霸中成为霸主,在那个时候,它迫切地需要开疆拓土,需要巩固自己的国家实力,同时又进行了李悝变法,国内的经济突然强盛起来,它需要有足够的常住人口来进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所以,吞并其它国家的土地,容纳其它国家的人口,就成为了它首要选择的道路。

魏国刚刚强盛,自然需要选择一个有把握对付的国家,而刚好那个时候的秦国是战国七雄当中最为弱小的,秦国实力跟魏国相比差距巨大,自然也就成为在魏国强盛的道路上首当其冲的目标;毕竟那个时候魏国只有攻打秦国是最有把握的。

齐国经济富庶,楚国地大物博,韩赵两国与魏国同源(魏国都不敢动)

除了秦国之外,其他国家实力都非常强劲,例如,齐国是东海之滨的大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同时齐国又是一个底蕴非常深厚的国家,春秋三小霸,春秋五霸都有齐国的身影,其国家实力强大,攻打这样的一个大国,魏国没有必胜的把握。

南方的楚国也是地大物博的诸侯大国,楚国领土广阔,拥有战略纵深,人口众多,并素来被人们当成诸侯强国,魏国没有十成的把握能够与楚国为敌;而燕国地方偏僻,与魏国又是相距遥远,并不适合作为魏国的攻打的对象。

赵国与韩国虽然是三家分晋后的国家,但也正因为刚刚成立风头正盛,不仅如此,还有一层原因,赵国和韩国与魏国都是同出晋国的,它们在本源上其实同属一家,魏国在刚刚成立的阶段就与自己同宗同源的赵国和韩国开战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秦国贫弱又邻近魏国,成为首个被攻打的目标

所以,秦国便成为了魏国首要攻打的目标,从魏武侯之时魏国崛起,到实行李悝变法之后魏武卒大出天下,在这个过程当中,秦国可以说是深受其害的;不仅在土地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又因为国家无能为力而损失众多的人口,让这个本来就贫弱的国家更是雪上加霜,经济发展更是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如此一来,魏国在对战秦国的时候便更加具有了优势。

所以说,秦国的国家实力弱小和魏国的发展必然需求,都是魏国首要选择秦国作为进攻目标的一个原因,也是秦国和魏国之间结下深仇大恨的第一个因素;事实上,秦孝公之所以忍辱负重,拿着土地换和平来为后来的变法做准备,也是为了秦国能有大出天下的一天,将曾经压迫它的魏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