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只是常熟县的规矩,赵和身份低微,也只需给县内的几个头头送礼就行。
其他如县令、县丞更是麻烦,除了打点府上的知府、同知等等上官,还有京中户部、刑部、工部那些小鬼。
后世雍正六年,河南巡抚田文镜给皇帝的密折中写道:下级官员想要去府中与省里办事,送礼都有一定的规矩,巡抚衙门十六两,布政司、按察司衙门八两,粮道衙门十二两,驿道衙门五两,兵备道衙门八两,巡道衙门五两,本府、本州衙门十六两,同知、通判衙门三两。
晚清学者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道:“夫所谓可不可者,部费到不到也。”大概意思就是,礼送到了,事就办了礼送不不到,好事也能让你变成坏事!
中国古代官场这种潜规则久以有之,连那些名臣也不能免俗,这其中就包括那些大名士大名臣,比如张居正、杨涟之流。道理很简单,你要做事情就需要上面政府的支持,虽然省里府上的长官答应你了,但到了具体执行人员手中,一句没钱,就可你把你打发了!
当然那些小吏并不会这么直通通的得罪人,他们基本上都是笑脸相迎,但谈到具体事情,一句话,现在没钱,请大人过几日再来!
如果你装傻充楞还不送礼,真等了几天再来,还是那句话,过几日再来!
这种环境下,人家等得起,可你等不起,到时候自己治下发生事情死了人,最后倒霉的是你自己,可跟人家拨款的小吏没有半点关系。
所以就连杨涟、左光斗、史可法这种名臣,也不能免俗,逢年过节也到打点这些小鬼。
赵和在家中准备好礼品,一些无关轻重的人派家丁送去即可,但县中的三主官必须要赵和亲自去,同时还有户房经承与快班役头,因为赵和直接归他们管理,他们也要赵和亲自走一趟。
第一步要先去县衙,县令杨涟住在县衙,所以要先去拜见杨涟。
赵和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上班,但常熟县衙还是那种死气沉沉的样子,现在因为到了年底,更是无人来办事,所以县衙门口只是站了两个衙役在打瞌睡。
这两个家伙看到门前有人来了,赶紧打起精神,准备在年底前收一笔孝敬。可来人走进才发现,原来这个人是衙门里的快班役头赵和。
现在赵和在县中可是名人,刚来不到半年,就入了县丞的法眼。所以这两个衙役看到赵和来了,赶紧迎了上去问道:“赵爷,您回来了?多日没见赵爷发福了!”
赵和这一个多月瘦了不少,那里是什么发福?不过好话谁都爱听,赵和从怀中掏出一把铜钱,塞到两个衙役手中,笑道:“过年了,赵某没什么好东西,这些钱大家喝点酒暖暖身子!”
赵和这一把都是金背钱,那两个衙役只是最低级的白身,看到铜钱后心中大喜,赶紧点头哈腰的恭维赵和。
赵和点点头,问道:“县尊大人可在府中?”
“县尊昨天刚从府上回来,现在正在后宅!不过前院的大门已经封了,请赵爷屈尊走后门吧!”187187xs
明代规矩,腊月二十三开始放假,一直要放到正月十六,这段期间衙门不对外办公,所以县衙后宅与县衙之间的门户关闭,贴着封条,代表县令廉洁自律,下班了就不在见客!
赵和点点头,绕过大门来到后门,这里并没有人把手,黑色的大门紧闭。
赵和上前敲门,一会儿的功夫里面传来声音问道:“那位?县尊已经修沐,不再见客,没什么事请回吧!”
赵和知道这都是套话,赵和不慌不忙的说道:“这位哥哥,本人是县中役头,一月前奉县尊的命令去南都送信,现在已经回来,有毕司徒的回信要转交,请哥哥代为通报一下!”
赵和说完,里面门栓响动,一会儿的功夫门户打开一条缝,一个中年男子探出头来,看了看赵和。赵和赶紧从怀中掏出一个红纸包,交到那个中年家丁的手上,说道:“请哥哥代为通报!”
那个家丁摸了摸纸包,里面是一块碎银子,估计有个两三钱。那个家丁这个年收了不少门房孝敬,但送这么大的礼可不多见,那个家丁看在银子的份上笑道:“既然如此请老弟等一会儿,哥哥进去通报!”
赵和点头,在门口站立等候,一会儿的功夫后门打开,那个家丁出来说道:“县尊请老弟进去!”
赵和整理一下衣服,跟着家丁走进县衙后宅。
大明朝全天下所有县衙都是这个制式,前面是县衙,后面是县令住宅。常熟县衙还是在洪武年间建成的,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年,虽然期间经过维修,但整体面积狭小破旧,完全不像一个七品知县应该住的地方。
后宅只有三进院子,第一进是书房客厅,第二进是县令一家居住的地方,后面还有一进是家丁仆人居住的地方。
赵和被带到书房,杨涟早已经在这里等候,赵和看到杨涟早就来了,赶紧跪地行礼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