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0章 民情  大宰相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户房手下有一支自己的税吏队伍,他们主要负责一些正赋的征收,比如盐税、土地税、人头税、商税等等,相当于国税局。快班的税吏主要负责一些其他杂税,像榷税、入城税、关税等等,相当于后世的地税局。

户房的税吏归韩荣管理,赵和不想让这帮家伙坏了自己的大事,所以给了他们一个差事,跟着韩荣去各乡镇劝农。

站在书画斋门口的赵富贵听那个掌柜这么问,站出来说道:“刘老大他们另有公干,这个月的门摊税我们负责!”

赵富贵以前是收入城税的,虽然官职不大,但城内的人基本上都认识他。那掌柜看赵富贵出来,赶紧陪笑道:“原来是赵头,恭喜赵头高升了!”

赵富贵点点头,伸手拿过手下手中的三联串票,留下第一张,将剩下的两张交给那个掌柜说道:“掌柜,这两张税票给你,第二张你留存,第三张包上你的税款,去县衙门口的封柜自己缴税!”

那个掌柜按照以前规矩,已经将三十个铜钱准备好,没想到人家不要了,说什么要自己去交,这可是个新鲜事。

那掌柜接过税票仔细观看,和以前的税票差不多,只是多了一联,同时上面写着每月门摊税贰拾伍文整!

其实门摊税原本就是二十五个铜钱,以前户房税吏在其中捞取好处,所以每月定下的规矩要交三十个铜钱。那掌柜还不太相信,只见过增税的,还没见过减税的,他狐疑的问道:“赵头,这个月是二十五文?”

“不止这个月,以后都是二十五文,以后我们送来税票,你们自己去缴税,税吏不在触碰银钱!”

赵富贵说完周围看热闹的商户一片惊呼,这可是德政啊,这么一来每个商户每年就能节省一成的门摊税,一个开饭馆的掌柜大着胆子问道:“敢问差役大哥,其他的赋税也这么征收吗?”

这个问题赵富贵就不敢回答了,他回头看了看赵和,赵和笑道:“现在先用门摊税试验一下,如果合理,本官会禀报县尊,逐步在其他税种也使用这种方法!”

对这些商户来说,门摊税还不算太重,最重的赋税是商税与人头税。明代经过张居正变法,将几千年征收的徭役整合进人头税,所以人头税一跃成为这些商户最重的税种。如果也按照门摊税这种方法征收,人头税最起码能省下一成,这对这些小门小户的商家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方塔街上的商户一听大赞县令杨涟仁义,纷纷出来领取自己家的税票,然后按照步骤去县衙面前的申明亭缴税。

赵和看到事情进展顺利十分高兴,这么看来自己在夏税时推行这种新方法,应该没什么阻力。

这时赵富贵已经带着手下开始工作,赵和没什么事,来到街边一个茶铺坐下休息。茶铺的茶博士是一个老头,看到赵和这么一个大官进来,赶紧上前恭迎,同时给赵和沏上一壶店中最好的新茶。

这个茶铺很小,也没什么点心,茶博士没办法只好装了一盘葵花籽,放在赵和面前。xiningianxs

赵和喝了口茶,味道一般,现在赵和心情不错,一边嗑瓜子一边问道:“茶博士,你这个茶铺一年交多少赋税?”

那个茶博士不知道赵和什么意思,支支吾吾的说道:“不多,还算行,还算行!”

赵和皱眉说道:“说实话!本官是户房经承,这次下来就是要体察民情,你不说实话本官可要给你涨税了!”

那个茶博士听要涨税,赶紧跪下磕头求饶:“大人,小人这个茶铺店小利薄,万万不能在涨税了!”

“不想涨税就说实话!”

那个茶博士没办法,只好实话实说:“回经承大人,小店每年的门摊税是定制,要五钱银子,其他还有商税,要一两四钱银子!小人家中有老妻、儿子、儿媳、孙子五人,所以人头税是二两二钱六分银子,在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每年要交上七八两银子的税款!”

明代银子十分值钱,一两银子够三口之家生活两个月了,这么一个小茶摊每年就要收上七八两银子,那还剩什么钱用于生活?

“茶博士,每年你能赚到多少钱?”

茶博士看赵和不像生气的样子,心理防线有些放松,叹了口气说道:“那能赚什么钱?小人一年能混个温饱就算万幸了!”

常熟这里是鱼米之乡,这种地方的人民都要活不下去了,北方那些贫瘠之地的人民生活可想而知。

赵和知道苏松二府当年在元末时支持的张士诚,所以朱元璋为了报复这些老百姓,有明一代苏松二府的赋税比其他府县高出数倍,但没想到已经到了压力的临界点。

茶博士逐渐打开话匣子,接着说道:“小人原本是县城外的农户,家中有百十亩土地,但五年前田赋越发的重了起来,每年收成的八成都要交税,小人实在苦不堪言,只好将土地贱卖,原本想拿着钱进城做些小本生意养家糊口!可是谁想到城里也是这个样子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