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和听到外面出现问题,问道:“怎么?出了什么事情?”
赵富贵低声说道:“叔叔,方塔街第十家商铺,是个绸缎庄,东家姓顾,听说在北都当官,现在我们去收税碰到问题,人家不交!”
赵和听赵富贵这么说一皱眉,这可不太好办。明代规定只要中了举人,家中所有赋税都不用交,但并不包括商税。
中国历朝历代是严禁官员经商的,古代将天下万民分成四类,即“士农工商”。官员处于士大夫阶层,是四民中的最高层,而商人处于四民中的最底层。士大夫们不屑与商人为伍,所以不会降尊纡贵去从事大家都看不起的商业活动。
这个观点虽然看起来颇有道理,但却经不起推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士大夫们再怎么清高,也不会和钱过不去。况且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大名鼎鼎的儒商,如子贡、范蠡、白圭等。这些人都是士大夫中的精英,同时也称得上是商业巨子。
那么既然合法经商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为什么从春秋战国以后,中国历史上就很少听说官员经商的事情呢?答案是规定不允许。资治通鉴中引用了一段董仲舒给汉武帝的上书,里面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官员不能经商这件事。
资治通鉴卷第十七汉纪九中写道:“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古之所予禄者,不食于力,不动于末,是亦受大者不得取小,与天同意者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虖!”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上天给予万物的恩赐都是有所分配的。给予利齿的动物不再长犄角,给予翅膀的动物只会有双足,这是因为给了大利所以就不再授予小利。
古代那些吃朝廷俸禄的官员不能靠卖力气谋食,不能通过经商谋利,这也是获大利而不得再取小利,这便是天道。
如果一个人既要获大利又要取小利,那就是上天都无法满足他的贪欲,更何况人呢?用现代通俗点的说法来解释资治通鉴中的这段话就是留口饭给别人吃,不要把所有便宜都给占尽了。
那么古代官员经商会带来什么危害呢?
资治通鉴在上述内容之后也给出了答案:“此民之所以嚣嚣苦不足也。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民日削月朘,浸以大穷。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民不乐生,安能避罪!此刑罚之所以蕃而奸邪不可胜者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这正是百姓叹息苦难的原因。官员们身居高位,一面拿着朝廷丰厚的俸禄,一面利用手头的权力与民争利,寻常百姓又哪是他们的对手呢!百姓们长期受盘剥,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
最后就是富人奢侈无度,穷人穷急愁苦。百姓无以为生,自然就会铤而走险触犯法律,这正是刑罚繁多却无法制止犯罪的原因。信风文学网xinfengenxue
因此,在史书中很少看到古代官员经商的事情,并非古人不爱财,而是历代朝廷考虑到社会稳定等因素,禁止官员从事商业活动。
此外,古代不断贬低商人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也遏制了部分官员的侥幸心理,毕竟当所有士大夫都形成了经商可耻的观念后,谁要再去触碰这条红线,那就不仅仅违反了国家的法纪,同时也会受到士林圈子的排斥,高昂的代价足以使大多数古代官员对经商望而却步。
明初朱元璋颁布法律打压商人,明令禁止商人穿丝绸衣服,甚至脚上的鞋都不能穿一对的,要左右脚分开。自然如果发现官员自甘堕落,非要去经商,对这些官员的打击也是毫不手软的。
大明律中规定,发现官员经商的处罚甚至比官员嫖妓还要厉害,要仗七十,游街示众!这等严酷规定下,明初确实基本上杜绝了官员经商的事情发生。
不过随着手段残忍的朱元璋朱棣父子死亡,当年的法律也就流于形式,经商能搞来钱,这些官员士大夫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从明朝中期开始,大大小小的官员开始伸手商业,大的官员掌控朝廷盐税,为自己的一些亲眷提供方便,从而换取利益。小的官员直接自己经商,利用明中期大规模发展的走私贸易大发横财。
不过这些官员都精明的很,国家法度规定严禁官员经商,虽然皇帝不太管这件事,但真出了事面子上不好看。所以很多官员都用自己家中不当官的庶子、兄弟去当白手套,这样就算被人告了也好脱身。
常熟一县从隋唐实行科举时,到满清末年科举结束,一共出了将近五百名进士,现在常熟籍在外当官的进士就有二十多人,更不要说那些没当官的举人。
这帮家伙利用乡谊组成一个庞大的关系网,这可不是赵和敢轻易触动的。不过今天是赵和第一天收税,如果不处理好对他的声望打击很大,也会对未来夏税的征收产生影响。
赵和听赵富贵说完眉毛一皱,问道:“我不是跟你说过吗?让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