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和看到那刘姓税吏虽然大吵大嚷,但这里经过的商队市民却无动于衷,就像都已经习惯了一样,看来这帮家伙平常这种事没少干。
赵和知道这些收税的税吏大部分都是白身,也就是临时工公益岗,国家每月只给他们很少的工资,如果想要生活必须要收取非法的额外收入。所以赵和也没想过问,转身准备回到内城,想去崇文门内的分司衙门去看看。
赵和为了看热闹已经过了崇文门的税关,刚才出来没有人拦着他,但是想要进去可就不行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税吏拦住了赵和,上下打量一下问道:“小子,进城交税不知道吗?”
赵和一愣,说道:“我刚从里面出来,你们刚才应该都看到了,怎么还要交钱?”
“放屁,皇粮国税谁敢不缴?边上站笼里的人就是你的下场!你一个人没拿东西,就交十个铜钱吧!”
赵和根本不差这十个铜钱,但他心中想要收拾一下这帮税吏,所以笑道:“十个铜钱?好,请几位官爷收好!”
赵和说完从兜里拿出十个铜钱,同时将兜中其他的散碎银子故意的亮了亮。在城门收税的这几个税吏一看这小子有这么多钱,马上眼睛都亮了。
赵和将十个铜钱交了税款,然后问道:“既然交过税了,可否给一个税票?还有为什么没在稽考簿登记?”
税票就是后世的缴税凭证,一式两份,稽考簿就是税关办公人员的日常工作簿,分为三份,一份税关一线工作人员填写,一份崇文门分司的都监大使填写,剩下的一份归到户部贵州司备查。
崇文门这里每天出入的客商足有千人,如果都按照规矩照实填写,这些税吏一天不用干其他活了,所以天下所有的税关大半都不填写稽考簿,等十天半月统一填写一次交差。
赵和原本就是税吏出身,对这东西自然门清,其实稽考簿这东西都是张居正新政搞出来的东西,为的就是规范地方官吏的工作程序,避免这帮家伙出力不干活。但张居正都死了三十多年了,没了上面的监督,稽考簿这种东西早已经不怎么弄了,各地的地方政府也流于形式,到年底检查一下应付应付就可以了。
那个税吏没想到赵和还知道这东西,愣了半天才说道:“小子,关你什么事?交了钱赶紧进你的城完事了!”
赵和今天就是来找事的,那能就这么进城?所以赵和不依不饶道:“为什么不给我税票?朝廷不是说交税要给凭证吗?你们不给我税票我就不走!”
那个税吏还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家伙,气的骂道:“干什么?耍横是不是?小心官爷将你关进站笼,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就在赵和与税吏纠葛的时候,边上一个税吏拉了拉收钱的家伙,低声说道:“兄弟,你没看到刚才这小子拿出来的碎银子吗?足有七八两,咱们何不将这家伙骗到分司衙门,然后连敲在打,将银子弄来咱们喝酒不好吗?”
收钱的家伙一听眼睛一亮,七八两银子他们每人都能弄个一两多,就算分给都监大使的抽红,也足够自己一家几天的生活费了。
想到这税吏连连点头,对赵和说道:“好,你不是要税票吗?不过我们这里用完了,你跟着我们去城内的分司衙门取吧!”
赵和正要去分司衙门,听他们这么说连连点头。崇文门这些税吏分出一个人,带着赵和走入内城,进入设在崇文门内不远处的分司衙门。
说是分司衙门,其实就是两间普通房子,门口挂了一个木牌,上面刻着“大明北都都税提举使司崇文门分司”几个大字。
得益于半文盲朱元璋喜欢咬文嚼字,所以整个大明朝的衙门都喜欢起个十分绕口的名字。布政司全称为某省布政使司。赵和要去的都税司也是这样,全称是大明北都都税提举使司,赵和的官职应该叫提举使,他手下还有副提举使一人、都监两人、司吏四人,各处城门负责收税的大使十人。
崇文门分司这里因为税收任务很重,所以都税司的副使就在这里办公,这任的副使叫洪达,上任提举年老致仕后,他原本以为自己可以接替在升一级,他该走的关系都走了,该送的礼也都送了,贵州司的掌司梁大人也已经保举了他,所以洪达原以为这个提举铁定是自己了。
可是天不遂人愿,前几日部中传来消息,都税司的提举已经有了人选,不是他洪达,而是一个叫赵和的人。同时洪达还听说这个赵和后台关系很硬,这次提拔可是皇帝简拔。洪达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断了闹事的心思,人家可以接触到皇帝,只要洪达没有活腻了,还是老实配合人家工作为好。
今天是八月初一,从今天开始北都进入缴纳秋粮的时节,虽然粮食不走崇文门,但其他各省的人员进京可都要走崇文门的。洪达虽然不想来上班,但害怕新任提举挑自己的毛病,没办法只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早早的过来上班。
洪达今天早上过来,分司这边并没有什么大事,都是一些小事情,有下面的吏员解决就好了,他百无聊赖坐在那里看着志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