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和帝性格坚毅,肯定不会退让。同理,文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文官在朝中的地位,他们也不会退让。
一旦退让,文臣在朝中就会沦为布景板,将失去最后一点发言权。届时文臣又会沦落到仰望勋贵武将过活的日子。
所以说,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同样你死我活,同样血腥遍地,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永和帝几乎以一天一次的频率,下旨唾骂太子殿下。骂太子殿下猪狗不如。猪狗都知道顺从父母,太子殿下竟然联合白莲教焚烧粮草,想要害死自己的父皇和兄弟。这样的人,就不配继续活着。
太子殿下每天被关在寝殿内,除了身边伺候的小内侍外,谁都不能见。他每天都要写请罪折子,让小内侍送到永和帝的案头。
可是永和帝每次见了太子殿下的请罪折子都会大怒,当着朝臣的面,就大骂太子殿下惺惺作态,性情奸诈,不堪大用。
朝臣们一力为太子殿下辩解,可是越辩解,永和帝越生气。他不对朝臣们发火,他将一腔怒火都发泄在太子殿下身上。命御膳房每天只准给太子殿下送一餐饭一壶水。如果谁敢私下里给太子殿下送吃的,他就弄死谁。
永和帝这番手段,将文臣们给气疯了。
此举分明是将文臣们架在火上烤。
继续争论,替太子殿下说话,陛下就会变本加厉的虐待太子殿下。届时别人就会说他们这些文官沽名钓誉,自私自利,口口声声为了太子,可是却不顾太子的生死和陛下争论。
而且有可能还没争论出一个结果,太子殿下就已经被虐待致死。到时候,永和帝有罪,他们这些文臣同样有罪。
可是不继续争论,不替太子殿下说话。终有一天陛下会废了太子殿下。那大家这么多年的努力就全白费了。而且太子一旦被废,肯定活不了多长时间。
纵观古今历史,被废的太子,就没有一个能够寿终正寝,安享晚年的。
永和帝这一手真的太狠毒了,不知道是谁给永和帝出了主意。
更要命的是,京城市井之间已经有对文官们不利的传言。
说文官们之所以静坐示威,其实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升官发财,青史留名。还说他们不顾太子殿下的死活,强行如此,是故意要陷太子殿下于不仁不义的境地之中。终有一天,太子殿下会被这些文官们害死的。
这番议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全京城散播开。而且以京城为中心,以最快的速度往全天下散播。
文臣们纷纷猜测,这股谣言是不是韩王安排的。
韩王狼子野心,早就盯着太子宝座。不管是不是他做的,总之都要将这件事情安插在韩王的头上。
韩王最近很安分。每天安心待在王府,闭门谢客。谁上门都不见。也不准自家儿子出门会友。
总之韩王用实际行动,让自己远离这场君臣大战。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韩王想要清白,文臣们则偏要将污水往他身上泼。文臣们还嫌韩王名声不够臭,还让人编造各种香艳段子。比如韩王出门打猎,夜宿小村庄,睡了小村庄的大姑娘和小媳妇,连寡妇都没放过。
比如韩王和一杆铁杆支持者酒池肉林,奢靡淫乱,将自己的女人送给属下享用。
等等类似的段子。
这些污段子泼在韩王的头上,那是一泼一个准。
韩王在王府里,听到这些段子,气的跳脚。大骂文官无耻下贱,祸害他的名声。
韩王也不是个善茬,文官敢这么干,他也敢。
韩王命人搜集文臣们的黑材料,同样命人编成各种香艳段子在市井流传。
一时间全京城都在议论着各种各样香艳的段子,老百姓兴致勃勃,当官的也不能免俗。这些段子的出现,倒是缓和了紧张的气氛,让大家在放松之余,能够哈哈大笑。
可是哈哈大笑之余,依旧要继续战斗。
耗了十几天,永和帝的耐心似乎快要耗尽了。
这个时候李指挥使从西北边关快马加鞭送来调查报告。虽然没直说太子殿下参与了焚烧粮草,但是明里暗里都在说太子殿下和粮草被烧一事脱不了干系。
在粮草被烧之前,已经有人提醒过太子殿下,要预备更多的水缸,每个水缸都要装满水。还要加派更多的人手巡逻,以防有人烧粮。
可是太子殿下对这份建议视而不见。
再有就是,那个所谓的白莲教,分明是拿钱办事,而且事后又被人封了嘴。要说此事和太子殿下没有关系,大家都不相信。
总归李指挥使是永和帝的人,自然是按照永和帝的心意做事。永和帝想要废太子,他就尽量寻找太子殿下的罪证。
比如太子殿下在边关的时候,学文人风花雪月,也成了想让永和帝死的罪证之一。大家都在关心草原上的局势,结果你一个人在风花雪月